•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蒂勒森非洲行抹黑中國 美對華在非“足跡”為何如此不安?

2018-03-12 10:24: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張言 陳欣 章節】因“身體不適”取消上週六在肯亞行程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昨天繼續他的首次非洲之旅。從衣索比亞到吉布地再到肯亞,蒂勒森走到哪,“小心中國貸款”的論調就跟到哪,而對他這一表態的反駁也如影隨形。非洲聯盟主席説,非洲國家要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吉布地外長表示,“中國是非常好的夥伴”。蒂勒森的一系列言論引發美媒的大討論,它們的主題是,“美國擔心中國擴大在非洲影響力”“美國正被趕超”……接下來,蒂勒森還將訪問尼日利亞和查德,可以想見,“美國的擔憂”還將繼續。

  “不要放棄你們的主權。”蒂勒森上周訪問衣索比亞時針對非洲國家發出這一警告。當時,他與非盟主席法基共同出席記者會,聲稱如果非洲國家接受來自中國的貸款且遇上財務陷入困境的情況,那麼它們可能失去對基礎設施和資源的控制,主權也可能搭進去。

  這一論調沒有什麼新意,蒂勒森訪問非洲前也説過類似的話。但這次,他遭到當場回擊。法基沒等現場主持人説完話便反駁:“中國沒有壟斷非洲商業。非洲現在也足夠成熟,按照自己的意願接觸合作夥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提醒蒂勒森,他是在中國人建設的非盟總部談論中國投資。

  對蒂勒森言論有所回應的非洲官員不止法基一人。據美聯社11日報道,蒂勒森9日訪問吉布地與該國外長尤索夫出席記者會時,後者表示,對於借貸一事“並不擔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優良的基礎設施建設,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是非常好的夥伴”。

  在倫敦經濟學者約翰阿什伯恩看來,蒂勒森的言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特朗普政府感覺在非洲“正被拋到後面,或者在重要方面被取而代之”。英國《金融時報》稱,阿什伯恩認為,美國在非洲的很多問題上都陷入被動。

  “資本武器:美國擔心中國在非洲的角色日益擴大”“為何中國足跡讓美國如此不安?”就此話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日連續刊登兩篇文章,稱從本世紀開始,中國通過貿易、直接投資和貸款等方式對非洲進行大手筆的投資,從很多方面而言,這對非洲經濟是種促進。

  《金融時報》11日稱,中國從2015年起對非洲大力提供貸款,至今年年底總額將達到600億美元,其中對能源項目的投入無人能及。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教授加拉格爾表示,非洲人口猛增,該地區在今後幾十年對電力有很大的需求。這名學者還説:“傳統西方發展銀行對非洲投入的興趣並不是很大,而中國一直願意填補空白。”

  美國智庫全球發展研究中心近日的一份報告提醒説,華盛頓批評中國借貸時要謹慎,因為非洲國家確實因中國投資實現經濟增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中非關係專家布羅蒂加姆10日對CNN表示,非洲債務問題確實值得蒂勒森關注,但特朗普政府尚未找到應對辦法。“蒂勒森和前國務卿希拉裏的説法差不多,他們在分析問題時都犯了最基本的錯誤。蒂勒森稱,中國投資只能為當地工人製造少量就業。這並非事實。”

  美國只是在擔憂債務問題嗎?CNN認為並非如此,美國的擔憂超過貿易和經濟競爭,他們更大的不安是,中國會通過在當地的影響力,讓非洲“犧牲美國的價值觀”。

  美國“石英”網站説,儘管美國仍是非洲最大的援助捐贈國,但中國在很多方面已超過美國:提供貸款、支援基建、獲取石油和礦産資源等等。布魯金斯學會非洲倡議項目學者布拉西馬庫裏巴裏表示,非洲經濟發展後,與美國的經濟外交關係卻未具備太多前進的動力,這使得中國填補了真空。文章稱,非洲尋求援助和貿易,而美國官員日益關注的是安全和反恐,這從蒂勒森此次出訪的國家名單就能看出,它們都在與極端組織戰鬥。“如果蒂勒森此行未能清晰地解讀美國的非洲戰略,美國恐怕將被趕超。”庫裏巴裏説。

  除了擔心中國投資,美媒借蒂勒森非洲行再次炒作吉布地或把多哈雷集裝箱碼頭的“控制權”交給中國一事。CNN稱,如果該港口落入中國之手,可能會中斷美國關鍵的補給航線和海上加油站。不過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專家認為,這大概是美國人炮製的“中國威脅論”“嚇著了”自己,港口一事與中國政府無關。吉布地政府上周也澄清説,沒有把港口交給中國。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