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智庫:過去5年中國武器進出口額均位列全球第五名

2018-03-13 09:46: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環球網軍事3月13日報道 環球時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 辛 斌 環球時報記者 王盼盼】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12日發佈報告,分析過去5年全球武器交易趨勢。報告顯示,美國和印度繼續把持全球最大武器出口國和進口國位置。過去5年(2013年至2017年),全球主要武器交易額比上個5年(2008年至2012年)增加了10%,其中,出口到中東的武器大增,而流入非洲、美洲和歐洲的武器減少。

  為排除短期波動影響,SIPRI以5年為調查週期監控全球武器進出口量。英國《衛報》12日稱,全球武器交易上升的趨勢始於20年前,一直沒有改變。2013年至2017年,全球前五大武器出口國依次為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和中國,這五國佔全球武器出口的74%。其中美國武器出口占全球出口總量的34%,俄羅斯佔22%,法國佔 6.7%,德國佔 5.8%,中國佔 5.7%。與上一個5年相比,各國武器出口占全球出口總量的比例呈現出美國、法國、中國增長,俄羅斯、德國下降的趨勢。

  報告顯示,美國的武器主要銷售到99個國家,其中一半輸送給局勢不穩定的中東地區。SIPRI武器和軍事支出計劃部門主任佛洛倫表示,美國的武器出口過去5年達到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的最高點。日本共同社12日報道説,SIPRI報告指出,考慮到奧巴馬政府決定向臺灣地區和越南出口武器、現任特朗普政府也在謀求促進武器出售,今後幾年美國仍將是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國。

  對於俄羅斯武器出口下降,俄羅斯衛星新聞12日稱,這是因為俄向一些主要接收國的供應減少。SIPRI報告稱,俄羅斯2013年至2017年間向47個國家供應武器。俄武器主要接收國為印度(佔俄羅斯出口的35%)、中國(12%)和越南(10%)。俄羅斯《晨報》12日引述SIPRI 專家的話稱,俄武器出口減少並不是由於西方的制裁和威脅,而是由於客戶面臨的經濟危機。“我們未遇到過與俄羅斯的任何重大交易因美國的壓力而失敗。”對此,俄總統軍事技術合作問題助理科任在“俄羅斯24”電視臺節目中表示,儘管俄去年遭遇史無前例的制裁壓力,但俄羅斯超額完成了2017年武器出口計劃。2017年俄計劃武器出口總額達到150億美元,今年簽署的新合同將達160多億美元。

  關於中國武器出口,SIPRI報告稱,中國武器出口量過去5年比上一個5年增加了38%,主要出口國為緬甸、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分別佔三個國家武器進口量的68%、71%和70%。

  武器進口方面並未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報告列出的前五大進口國依次為印度、沙特、埃及、阿聯酋和中國,這五國的武器進口占全球總量的約1/3。其中印度佔全球武器進口總量的12%,沙特佔 10%,埃及佔 4.5%,阿聯酋佔 4.4%,中國佔 4.0%。和上一個五年相比,印度增長24%,沙特和埃及分別劇增225%和215%,阿聯酋增長51%,中國減少19%。

  法新社12日引述SIPRI研究員西蒙魏澤曼的分析稱,“印度與巴基斯坦、中國關係持續緊張,推動印度對無法自行製造的大型武器的需求”,“相比之下,中國逐漸變得有能力自製武器,且持續通過武器供應,加強與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及緬甸的關係”。報道稱,巴基斯坦的武器進口過去五年減少了36%,特別是對美國武器的採購降幅高達76%。

  該報告最令人憂心的一點是,中東地區的武器進口量大增。報告稱,在戰爭推動下,中東各國的武器進口量過去5年比2008年到2012年增加了103%,在全球武器進口中的佔比由18%增長到32%。其中,在干涉葉門內戰的背景下,沙特的武器進口量猛增225%;以美國為主要進口來源的埃及、伊拉克、阿曼、科威特等國的進口量也大幅增加。

  《衛報》稱,沙特是美國武器的最大出口國,美國武器的近一半賣給了沙特,美歐武器佔沙特武器進口量的98%。據美國五角大樓此前公佈的數據,美國2017年的軍售額約為420億美元。報道稱,但沙特中東宿敵伊朗的武器進口只佔中東武器進口額的1%。分析認為,伊朗囿于武器禁運,武器進口不多,其主要是通過代理人爭奪中東勢力範圍。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