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代表委員解讀中國航太的“超級計劃”

2018-03-12 15:46: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兩會綜述)載人登月空間穿梭太空旅遊——代表委員解讀中國航太的“超級計劃”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 題:載人登月空間穿梭太空旅遊——代表委員解讀中國航太的“超級計劃”

  中新社記者 張素

  中國航太正在迎來“超級2018”。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來自航太領域的代表委員向外界透露了未來數十年的“超級計劃”。

  載人登月:先解決“行”,再考慮“住”

  距離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已過去近半個世紀,美國特朗普政府提出“重返月球”。中國有什麼計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説,該集團正在推動重型運載、載人登月、重復使用航太運輸系統等重大項目和演示驗證項目立項。

  實現載人登月,首先需要解決運載難題。中國正在開展用於重型火箭的三型液體發動機的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重型火箭計劃在2030年前後“首飛”。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介紹,中國已瞄準國際前沿技術開始新一代載人飛船研究,該飛船可以用於載人登月,“將以可重復使用、具備多種用途為特徵”。

  常言“衣食住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趙小津在受訪時説,中國正在規劃探月第四期工程,未來有可能建立月球基地。

  空間穿梭:兩次“探火”,研製用“核”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已得到批准立項,預計在2020年左右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一顆探測器,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十一院研究員周偉江説,目前已完成火星探測器的氣動外形、氣動力和氣動熱設計,正在進行試驗驗證。

  “在此基礎上,後續規劃實施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實現火星表面採樣返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楊孟飛在受訪時説,希望在新中國成立100週年時“我們的深空探測達到100AU”。(1AU等於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

  想要穿梭空間,科研人員必須找到新“動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六院院長劉志讓説,他們正聯合中國核動力相關研究設計單位,開展空間核動力方案論證和關鍵技術研究工作,後續將形成核熱、核電等多種方案。

  核熱火箭發動機通常以氫作為推進劑,採用百兆瓦級以上核反應爐將氫加熱至超高溫度,推力在理論上可達百噸級。中國航太人的目標是:2040年前後實現核動力空間穿梭機的重大突破。

  太空旅遊:技術革新,降低成本

  “空天飛機”概念的提出已過去近半個世紀。美國的太空梭實現了部分可回收,邁出重要一步,但其重復使用的成本仍然高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太科工集團三院院長張紅文受訪時説,他們正研製可執行航太發射任務並多次重復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

  對於普通民眾來説,動輒花費千萬美元的太空旅遊還是可望而不可即。記者了解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正在研發的“太空旅遊項目”通過研製可重復使用運載器、降低飛行軌道等方式降低成本。

  根據設想,每次可有5至20名乘客搭乘外形酷似飛機的運載器,飛至距地100多千米的亞軌道並停留十余分鐘。運載器再依靠慣性飛回地球,水準著陸。整個過程時長約為30分鐘,全程全自動飛行。(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