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伊朗中國問題專家:中國經濟發展是一個奇跡

2018-03-12 15:42:00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國際線上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伊朗記者 李惠中):正在進行的中國兩會吸引著世界的關注。日前,伊朗德黑蘭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貝赫扎德沙罕德接受了記者專訪,對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經濟發展理念和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成果給予積極評價。

  德黑蘭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貝赫扎德沙罕德,是康橋大學東亞學博士,35年來專注于中國問題研究。他首先高度評價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涵蓋了各方面的內容,既是對過去5年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展望。”

  在談到中國今年的經濟發展預期目標時,他説:“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2018年中國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5%左右。這种經濟增長預期是平穩的,用習近平主席的話來説就是一種新常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過去五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貝赫扎德在接受採訪時正面評價了中國的發展對世界的影響:“這個數字還將繼續增加,中國政府現在也把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當成自己的一項義務。目前中國正在以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展現在國際社會中,和平發展的理念不斷得到世界的認可,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形象也不斷提升。與美國總是強調美國第一不同,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要與世界共同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目標之一是再減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貝赫扎德教授也對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扶貧工作作出了高度評價:“改革開放已經40年了,在這40年裏,中國讓8億人脫貧,也有數據顯示是10億人。我認為這簡直是一個奇跡,把8到10億人從貧困線以下拉上來,也是對整個人類的偉大貢獻。按購買力平價來算,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了。”

  貝赫扎德還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雖然仍面臨諸多挑戰,比如貧困人口問題、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人口老齡化等,但他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改革的不斷深化,這些問題都能得到緩解甚至解決。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