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8,吹響軍民融合新時代號角——專訪軍隊政協委員、國防大學軍民融合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姜魯鳴

2018-03-12 14:07:00
來源:海峽之聲網
字號

  

  背景連結:就在2018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于3月2日主持召開了十九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不斷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會議還審議通過了《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綱要》《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2018年工作要點》《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及第一批創新示範區建設名單。

  2018,吹響軍民融合新時代號角

  ——專訪軍隊政協委員、國防大學軍民融合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姜魯鳴

  文/ 玄米 任婧 辰越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列為國家“七大戰略”之一,明確了新時代軍民融合發展在國家戰略體系中的重要地位;2018年十九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一次全體會議的召開與《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綱要》等系列重要文件的通過,以及全國兩會上涉及軍民融合的一系列重要提案、立法的推動,吹響了不斷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的奮鬥號角。就此,我們採訪了軍隊政協委員、國防大學軍民融合發展研究中心姜魯鳴教授。

  軍隊政協委員、國防大學軍民融合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姜魯鳴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現場

  首次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希望全社會更加關注軍民融合

  姜魯鳴教授是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研究的先行者和國防經濟研究的領軍人物,曾就軍民融合發展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授課。作為新任委員,他今年上會最關注的還是如何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通過黨的十九大,我們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開啟全面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七大強國戰略之一。所以,怎麼樣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是我最關注的問題。”姜委員説,“這次我參與的聯名提案之一,涉及的就是軍民融合發展人才培訓議題。”

  在姜委員看來,目前軍民融合發展急切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因為從我們國家未來一個時期的發展看,實施這個國家戰略非常重要。用習主席的話來説,它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尤其在國家由大向強過程中,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軍民融合將為中國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戰略支撐。“它能夠更好地統籌我們的國家發展和安全大局,很好地解決這種資源配置的‘大炮和黃油’之間的矛盾,更好地促進生産力和戰鬥力的雙向提升。”姜委員告訴我們。

  同時,十九大明確提出要把中國人民解放軍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對此,姜委員説:“靠什麼來建設?根本上還是要走軍民深度融合的路。因為現代軍事力量的建設、戰鬥力的生成,以及戰爭的對抗,本質上是以國家整體實力為支撐的,這種大體系對抗,它必然要求軍民融合。”

  軍民融合發展進入新時代,從立法建制層面打下關鍵基礎

  十九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會召開及系列重要文件的通過,從領導管理體制、工作運作機制和政策制度體系等方面,為未來一個時期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也標誌國家自此將會以明確的行動路徑加速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未來確實會進入一個密集的政策制度推出期,”姜委員説,“2018年是處在我國軍民融合政策制度發育期的最關鍵一年,未來一兩年如何推進改革,關係到軍民融合能否從初步走向深入。”

  姜委員表示,為了打破軍民融合面對的“改革堅冰”,相應的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標準等等,從今年開始都需要全方位的推進,他説:“所以2018年我們的工作重點既確定了那些重點的領域、行業、區域,同時也對破除政策制度的難點問題做出了一些部署。”特別是全會提出的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綜合性立法和重點領域立法進程,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構建法律框架,確保各項工作有法可依、依法推進,更被普遍認為是重中之重。

  對此,姜委員表示軍民融合本質上必須經過一個依法推進的過程:“在立法上就是構建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的法治體系,法律、法規和一些具體配套的條例、規章,都要很好的去構建和設計,按照立、改、廢、釋這四個環節,把我們國家軍民融合的法治環境建好,解決軍民融合法治推進過程中的法律依據問題。”同時,姜委員認為必須綜合推進包括監督、問責在內的一系列配套制度,把立法、執法問題很好地結合起來,保障軍民融合發展在一個法治的框架下進行。

  軍民融合將呈現各領域全方位發展、重點領域加速推進態勢

  在3月新鮮出爐的《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綱要》《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2018年工作要點》《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中,人們看到了國家對於軍民融合主要領域、行業、區域的基礎規劃與重點部署。對此,姜委員用一個“6+6”的格局予以解讀。

  “第一個6,就是在一些重點領域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六個體系,包括基礎領域資源共用體系、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軍事人才培養體系、軍隊保障社會化體系、國防動員體系。”姜委員接著説,“第二個6,是在一些新興産業領域,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格局,主要是海洋、太空、網路空間、生物技術、新能源和人工智慧這六大産業。”

  細心的人或許已經發現,在2018全國兩會的新任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有許多來自這“6+6”相關領域或産業的代表人物,無論是軍工、科研還是民企等等,都帶來了關於軍民融合發展的提案與建言。可以看到,國家已經開始重點聚焦上述六大領域和六種新興産業,加速“軍轉民、民參軍”的雙向轉移轉化與融合發展,通過行業、領域、區域的試點示範,帶動軍民融合從初步向深入過渡的整體破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真抓實幹,緊抓快幹,不斷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圖為習總書記在視察調研中聽取民企科技人員介紹網路安全技術研發情況。

  破解當前軍民融合發展瓶頸,從“利益”“需求”“市場”三方面入手

  在對多位相關領域代表和委員的採訪過程中,當談及目前軍民融合面臨的瓶頸與困惑時,“藩籬難破”“動力不足”“機制缺位”,是他們用到的詞彙。對此,姜委員表示,當前在軍民融合發展方面,確實面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急需改革破解。

  一是利益格局。“軍民融合涉及資源優化配置,打破軍民分離的界限,背後實際上有一個最深層的東西,就是既定的利益格局。如果這個軍民分離的二元體制結構背後的利益格局不打破、不觸動的話,要謀求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不可能的。”姜委員説,“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習主席説的——‘破堅冰、動奶酪’,在改革建立相關體制機制的同時,完成一些利益結構的調整。”

  二是需求分析。姜委員指出:“現在有些地方和領域的軍民融合之所以還沒能向深度發展,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形成全面清晰準確的軍民融合需求,軍對民的需求,民對軍的需求,這種雙向需求,都存在著比較模糊的情況。”由於需求不明確,軍民融合的任務和路徑也就難以確定。“這樣軍民融合往往就容易停留在口號和文件中,難以成為一種變革現實的巨大物質力量。”姜委員説。

  三是市場機制。“軍民融合,本質上是調動各個相關主體,讓他們的資源和利益能夠相容的這麼一個過程。因此你只有讓有關主體在其中不吃虧,甚至還能盈利,融合發展才有內在驅動力。”姜委員説,“這就要求在堅持國家主導的前提下很好地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力量,採取市場運作、利益驅動的方式來構建相應的融合機制,這樣我們的軍民融合才能夠行穩致遠。”

  澄清歪曲解讀與認識誤區,釋放國防建設拉抬民用經濟巨大效能

  面對中國推進軍民融合戰略提升自身綜合實力的前景,西方一些媒體又打起了歪曲解讀的主意,誣衊中國走軍民融合道路是為了搞軍備競賽,借此鼓吹新一輪“中國威脅論”。在中國內部,對於軍民融合也存在一些認識誤區,比如擔心軍民融合會導致軍工複合體侵佔民用經濟資源、綁架國家安全戰略決策等等。對此,姜委員也進行了分析與駁斥。

  “中國的軍民融合本質上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上,實現國家安全和發展統籌的一個過程。”姜委員表示,“它所追尋的是用現代國家治理的理念和方法,讓資源在國家的安全系統和發展系統之間充分涌動,實現最終效益的最大化,這完全不同於歷史上日本等國走的那種窮兵黷武的道路。”從本質上來講,軍民融合在各個領域打破軍民兩套資源系統分割,最大限度實現相容,有利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用姜委員的話説,“它能夠集兩方面之力,來打造現代化國家經濟發展引擎和國防安全之盾。”

  談到國防建設,人們可能會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其投入是對經濟發展的“凈扣除”,因為在資源既定的情況下,投到國防部門的資源越多,進入經濟民生的自然就少了。姜委員認為,這種認識非常片面,他説:“國防和經濟這兩大建設之間,如果採取一種深度融合的方式,它就能夠最大限度對經濟社會發展産生一種正向的拉動和牽引作用。表現在刺激增長、創造就業,促進經經濟結構優化,提升國家經濟實力,牽引國家的高新技術産業發展,這些方面的作用都非常明顯。”因此,軍民融合發展恰恰是解決資源分割對立問題的關鍵。

  姜魯鳴委員接受海峽之聲採訪

  結語:軍民融合事關國家發展大戰略,全面築基佈局吹響新時代號角

  1973年,美國經濟學家貝努瓦(Benoit)考查了44個國家在15年中的國防開支變化與經濟增長情況,證明二者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係。之後又有不同的經濟學家建立了23組模型來論證這種效應的存在。時至今日,從實踐中得出真知、嘗到滋味的世界各主要國家對這個問題早已不再爭論——無論大國還是小國,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甚至無論這個國家是否聲稱自己要搞軍民融合,都毫無例外在以自己的方式謀求軍事和民用經濟部門、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相容發展,實現“一筆投入、多項産出”。可以説,走軍民融合發展道路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重要趨勢。

  對此,1985年就開始從事軍民融合研究的姜魯鳴委員洞若觀火,因此他最為關心的,是中國的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如何在新時代順利推向深入並行穩致遠。在姜魯鳴委員看來,國家推進軍民融合的決心意志已經十分明確,自2018年起,將從戰略牽引、體制建立、政策法規、制度運作等方面多管齊下,有機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基礎性工程。作為軍民融合進入新時代的開局之年,2018將是鋪路築基的關鍵一年,圍繞“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這一總體目標,全面改革、破解矛盾、重塑結構的號角已正式吹響。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