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大常委會在文化立法上有何思路?教科文衛委回應

2018-03-12 13:50: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今天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十二屆全國人大內司委 副主任委員王勝明、財經委副主任委員烏日圖、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吳恒、環資委委員呂彩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超英、副主任許安標就“人大立法 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光明日報記者:我國文化方面的法律數量一直較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一塊短板,但是我們也注意到這兩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快了文化立法的步伐,通過了電影産業促進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等多部文化類的法律,我們想請介紹一下相關的情況。我們還想了解一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文化立法上將有哪些新動作、思路是什麼?謝謝。

  吳恒:很高興這位記者對我們國家文化立法的關注,從你的提問也看得出你對我們國家文化立法的情況也是瞭如指掌的。十八大以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文化立法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推進,正像你所説的一樣,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成立之前,我們現行的法律體系中作為文化領域的法律件俗稱“三部半”,所謂“三部辦”,就是我們有文物保護法、著作權法、非物質文化遺産法,因為檔案法有些人不以為它是屬於文化領域的,所以我們説是“三部半”。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這方面加大了力度,先後審議通過了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電影産業促進法、公共圖書館法,假如不算那半部的話,這五年就翻了一番。

  在這五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還修改了文物保護法和檔案法,都是局部的。當然也順便説一句,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為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説到文化領域的立法,如這位記者所言,我們確實有很大的難度,因為文化立法不僅涉及政府的責任、涉及公民的權益,還涉及社會、機構以及公民等方方面面。大家都知道,文化不僅僅有行為彰顯的屬性,還有教化、引領社會進步,在全社會弘揚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獨特屬性。在網路時代,在我們國家堅持對外開放的總體格局中,中外文化交融,各種特質的文化在社會中的表現使得我們對我國文化發展與引領,包括對涉及受眾最廣泛的公共文化服務進行頂層設計,確實非常必要,但也需要研究很多的問題,也有不少的難點。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涉及文化領域的立法做了很多工作,成效顯著,我簡單地表述一下。常委會貫徹黨中央關於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戰略部署,所以大力加強文化法律制度建設,先後制定了電影産業促進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還修改了文物保護法和檔案法。改變了文化領域立法長期以來較為薄弱的局面,新制定的這些文化領域的法律,明確了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的原則,也建立健全了相應的一些管理制度,優化了服務功能,都做了一些具體的規定。同時,對於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人民群眾精神食糧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我們大家也都知道,十八屆四中全會黨中央作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決定中,明確地提出要制定文化産業促進法,這部法律也是列入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五年立法規劃。同時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的還有修改著作權法、修改文物法等。我相信這樣的一些法律也都是我們社會所特別關注的。回答完畢。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