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華媒聚焦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注重人民獲得感、幸福感

2018-03-06 20:09: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備受境外華文媒體關注。華媒稱,可以看出,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內政外交等大政方略路線圖和時間表都展現得詳盡清晰,措施週密有力,令人振奮。且報告表示,將採取多項措施保障、改善民生,落腳點均在“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上。

  【落腳人民 民生“大禮包”看得見摸得著】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傾情傾力做好托底工作,不因事難而推諉,不因善小而不為,要讓每一個身處困境者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對此,《澳門日報》發表社論稱,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人民,無論是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抑或是提出要加強霧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等,均落腳在“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這條主線上。

  香港《文匯報》6日的文章稱,政府工作報告羅列了多項“民生禮包”,禮包裏裝的內容既多又實在: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居民基本醫保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加40元;移動網路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農民工和外地就業創業人員將可醫保異地結算等。

  去年報告中,宣佈“年內取消手機漫遊”的舉措,贏得一片叫好聲。如今,全國人民又獲得新的惠民“禮包”,媒體指出,中央政府向百姓送上的“大紅包”,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各界代表也認可和讚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香港《大公報》援引澳門全國人大代表何雪卿的話説,這次工作報告寫得非常到位,國家在扶貧工作等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澳門全國人大代表崔世平讚揚稱,這份報告非常踏實有創意,更以人民為依歸。

  【“放水養魚” 惠民利企措施活絡經濟】

  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了過去5年中國的發展成就,並明確2018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在6.5%左右。對此,香港《文匯報》6日文章稱,中國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也邁入一個新的時代,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堅持走創新帶動之路,大力減稅減負激發活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切實提升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將開創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分析指出,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之時,中國能夠頂住壓力,主要得益於有效進行供給側改革。與此同時,政府還積極優化營商環境,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這些“放水養魚”、惠民利企的措施,刺激了市場活力,提升了民眾消費力,實現了重大經濟結構變革,顯示中國對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充滿了信心和定力。

  《澳門日報》文章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減稅降費將超萬億元,表明改革力度還在加大。

  【路線清晰 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

  《澳門日報》6日刊發題為《工作報告心繫人民期盼》的社論稱,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下,中國經濟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在國內經濟在大幅淘汰落後産能的基礎上,依靠改革破解經濟發展和結構失衡難題;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優化創新生態,形成多主體協同、全方位推進的創新局面。

  《香港商報》6日亦評論稱,本次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中國政府過去5年卓有成效的工作及輝煌成果,併為今年工作做出全方位部署。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內政外交等大政方略,方向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都詳盡清晰,措施週密有力,令人振奮,滿懷信心。

  香港《明報》6日社評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改革”二字出現了97次,比去年的83次多出超過一成半,反映出中央的改革決心有增無減。

  【敢闖敢試 改革深化振奮人心】

  香港《大公報》6日刊發署名文章稱,五年來,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這些數據,令全國各族人民倍感振奮和自豪。而展望新一年,良好發展勢頭得到延續。

  菲律賓《世界日報》就近幾年,尤其是去年中國經濟的表現來説,中國政府在制定預期目標時,將經濟增速定為6.5%,可以較從容地應對各種變化。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中國將推出哪些“超出國際社會預期”的開放措施,受各方矚目。報告稱,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開放要再擴大,要“敢闖敢試”、“敢於碰硬”,推進改革開放。(完)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