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沉甸甸 很豐富 民生大紅包請接好

2018-03-06 11:17: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圓桌對話】 

  嘉 賓:  

  朱世宏代表(四川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 

  董小平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衛生中心主任) 

  李保平委員(寧夏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法學研究所所長) 

  主持人: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  溫源  李曉東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要在發展基礎上多辦利民實事、多解民生難事,兜牢民生底線,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報告中還提出了諸多民生改革舉措和目標,送上一份沉甸甸的“民生大紅包”。 

  光明日報記者邀請三位代表委員談我國民生發展問題以及如何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求。 

  獲得感不斷增強 

  主持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五年來,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過去五年的民生發展成就中,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董小平委員:近年來,我國醫療保障力度不斷增強,公共衛生每人平均經費逐年增加,藥品加成被取消,全科醫生培養和分級診療建設等也成效明顯,老百姓看病更加便利。我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感病毒或傳染病暴發時,這個名稱便會出現在媒體上。近幾年它很少在媒體上出現,這是一個好現象,説明我們的傳染病防控取得很大成效。這得益於我國傳染病防控實力的提升,比如傳染病網路直報體系深入最基層的鄉鎮衛生院,國家衛計委可及時發現某一種傳染病在某一個地區甚至某一個社區是否高發,並及時採取干預措施。而在以前,從基層發現傳染病到國家衛生部門掌握並採取干預措施,可能得一個月。因此,我國艾滋病、B型肝炎、結核等重大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控制在比較理想的範圍內,多種新發和輸入性傳染病雖然不斷出現,但均沒有引發太大問題。

  沉甸甸 很豐富 民生大紅包請接好 

  新疆喀什市浩罕鄉庫恰比西村衛生所醫務人員在為村民測量血壓。新華社發 

  朱世宏代表: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5年。四川省的教育是全國教育的縮影,這些年形成了一批標誌性成果。比如,以“全面改薄”為重要抓手,推動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以15年免費教育、“一村一幼”等重大改革工程為重要抓手推動民族地區教育事業水準和品質大幅提升,構建起覆蓋各級各類學生的資助體系,特別是在全國率先實行義務教育“三免一補”(免學雜費、免教科書費、免作業本費,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資助政策等。

  李保平委員: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惠民生、解民憂的重大戰略舉措,其中生態移民和精準扶貧是我國民生建設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把農民從交通閉塞、環境艱苦的地方搬遷到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和公共資源配套的新家園,生活環境大為改善,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實現了農民走出大山的夢想。正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那樣,五年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精準扶貧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基礎。

  “硬骨頭”仍有不少 

  主持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部分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在空氣品質、環境衛生、食品藥品安全和住房、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方面,群眾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要消除這些不滿意的地方,還要啃下哪些“硬骨頭”? 

  李保平委員:實現優質公共資源均等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享受高品質的産品供給等,是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民生建設要啃下的“硬骨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給出的民生“紅包”非常實,也非常豐富,尤其是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提到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與物化的民生“紅包”相比,社區有序和諧、社會誠信友善等內容對老百姓來説更是福祉所在。

  朱世宏代表:老百姓期待更好的教育,對教育的要求更高了。從國家層面講,教育部強調,我國教育面臨“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佔比達到80%的目標”以及“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建立中國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體系”三大難啃的“硬骨頭”。此外,各地還有不同的“硬骨頭”要啃。比如四川省的教育還有以下幾個“硬骨頭”: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進一步縮小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教育差距。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理念,用了較大篇幅闡釋教育舉措,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沉甸甸 很豐富 民生大紅包請接好 

    在拉薩市實驗小學科學教室,來自陜西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的援藏教師邢悅指導五年級學生進行“奇妙的靜電”實驗。新華社發 

  董小平委員:公立醫院改革如何更進一步,醫療、醫保、醫藥改革如何實現“三醫聯動”,分級診療如何更有效率並落實到基層,解決這些問題還有很多“硬骨頭”要啃。具體到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防控,我們對新發傳染病的防控仍然相對滯後。現在很多新發傳染病來源於動物,人醫和動物醫生(獸醫)要協調配合,國家應在這方面加大支援和投入。還有一些傳染病來源於境外,實現關口前移,既保障本土國民的健康,又保障海外同胞的安全,需要我們加強與國外的公共衛生合作。此外,疾控隊伍缺乏穩定性,流失情況較嚴重,而且高端人才引進比較難。穩定住這支技術隊伍,並讓更優秀的人才加入這個隊伍,也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把承諾落到實處 

  主持人: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取消流量“漫遊費”、加強霧霾治理和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政府工作報告作出了實實在在的承諾。如何把這些承諾儘快落到實處? 

  李保平委員:實現新的民生目標,補齊多項民生短板,這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只有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措施,才能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比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在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難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這一目標的含金量更高了,完成難度也更大了,需要採取綜合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

  沉甸甸 很豐富 民生大紅包請接好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十八洞村每人平均年純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提高至2017年的10180元。新華社發 

  朱世宏代表: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教育發展目標,我們要迎接三個挑戰:一是不科學的教育觀念的挑戰,以搞經濟的方式搞教育、以分數評定教育等不科學的觀念會破壞教育的良好生態,必須加以遏制;二是地域發展不平衡的挑戰,以四川為例,教育的城鄉二元結構和區域二元結構相互交織;三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充分的挑戰,比如四川,由於公共財政支撐能力有限,辦學條件有被東部省份進一步拉大差距的趨勢。迎接挑戰,我們要在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體制機制改革、教師隊伍改革和精準扶貧上下功夫。

  董小平委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高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準等,這既是要求,也是承諾。其實,2016年發佈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已提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主要指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正是為了早日實現“2030健康中國”的這些目標。全方位、全生命週期地保障人民健康,除了政府層面的政策改善和財政支援,我們還需要提高醫療和診斷水準,加強對疾病防治技術和疫苗研發的投入,儘快把新技術、新方法應用於臨床,特別是基層醫療機構。

  《光明日報》( 2018年03月06日 08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