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通道全覆蓋”意味著什麼

2018-03-06 11:09: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記者手記】

  光明日報記者 吳曉傑 徐暢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代表通道”如約開啟,10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站到臺前,談民生、傳民意。這是繼設立兩會“部長通道”“委員通道”後,全國兩會的又一次創新開放之舉。這也意味著,人民大會堂的“發聲通道”實現了全覆蓋。

  一條小小的“通道”,為何會引發如此巨大的關注?

  記得幾年前的“部長通道”——記者靠“攔”和“堵”搶新聞,現場秩序混亂,搶到的新聞不解渴。如今,“部長通道”一年年開放有序,成了全國兩會的“標配”,部長主動站到發言席前,直面媒體,回應關切,把成績講透徹,把問題説明白。

  有了“部長通道”的成功經驗,“代表委員通道”更有理由值得期待——代表委員越是走到臺前,就離人民越近;代表委員越是唱“主角”,民聲就能放得越大,民心就凝聚得更緊。

  事實上,兩條“通道”的先後開啟,好聲音不斷,引來點讚聲一片。人們用心傾聽這些新時代的奮鬥者,講述改革開放40年巨變,展望“奮進新時代”,從這裡讀懂中國,看到未來。

  小小“通道”,承載的是萬眾期待,彰顯的是新時代開放的新氣質。“通道全覆蓋”,奏出了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的交響,向全世界傳遞出更加生動、立體、自信的中國聲音,讓世界傾聽中國,感受中國發展脈搏。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這些不同尋常的時間節點,讓今年全國兩會廣受關注。而此時推出“通道全覆蓋”,不僅是一次打破資訊阻隔、疏通民意管道的創新之舉,也在一定程度上呼應“將改革進行到底”“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來越大”的決心和自信。

  在接下來的會期中,還將有兩場“委員通道”,多場“代表通道”。在這裡,接受採訪的代表委員將涵蓋不同領域、不同地區,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許多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將在這裡得到回應或者討論。

  期待“通道”傳出更多的好聲音,更多的精彩故事。

  《光明日報》( 2018年03月06日 15版)返回光明網首頁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