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為什麼在內蒙古參選人大代表?聽聽他本人怎麼説

2018-03-06 10:2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今年1月30日,內蒙古自治區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選人習近平同志,全票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還記得五年前的2013年,習近平在上海市當選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這一次,總書記為何在內蒙古自治區參選?審議中,總書記有哪些精彩發言,傳遞了什麼重要訊息? 

  在內蒙古參選有何考量? 

  聽聽總書記給出的答案——

  “在選舉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時,黨中央提出,中央領導同志應選擇老少邊窮地區參加選舉。我選擇在內蒙古自治區參加選舉,表達了黨中央對民族邊疆地區的重視,體現黨中央加快推進欠發達地區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去年黨的十九大前夕,習近平在貴州省當選十九大代表。無論是黨代表還是全國人大代表選舉,中央領導人的選區安排背後都蘊含著黨中央深刻的政治考量。

  總書記帶頭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省份參選,為全黨樹立了標桿。這體現了總書記對老少邊窮地區的關懷,是密切聯繫人民群眾的生動注解。

  習近平的內蒙古足跡 

  內蒙古是我國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區、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諸實施的地方,地處祖國北疆,內聯八省區、外接俄蒙,生活著55個民族,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對這片美麗、遼闊的土地,習近平始終牽掛在心。

  ——2009年8月,習近平到內蒙古考察,來到呼倫貝爾、滿洲裏、包頭、鄂爾多斯、呼和浩特等地調研,指出要切實解決好民生問題,多辦順民心、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讓各族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201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冒著嚴寒來到內蒙古,視察邊防哨所,參加冬季那達慕,走進企業社區,看望慰問基層黨員幹部、福利院的兒童、困難職工,奔波于三個盟市,行程數千公里。

  ——2017年7月30日,建軍90週年前夕,在內蒙古朱日和基地,習近平身著綠色迷彩服,登上越野車,檢閱野戰部隊。

  習近平總書記和內蒙古老百姓之間還有很多佳話,每個故事都承載著他濃濃的愛民情懷——

  2009年考察內蒙古時,習近平曾來到退休幹部楊仲黎家,徵求他對加強社區建設的意見。2014年考察內蒙古時,他又專門看望2004年因病逝世的蒙古族幹部牛玉儒的家人。

  2017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迎來成立70週年。習近平總書記的題詞“建設亮麗內蒙古 共圓偉大中國夢”,激勵著內蒙古和全國各族人民精誠團結、矢志奮鬥。

  11月,內蒙古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收到習近平的回信。總書記勉勵他們,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內蒙古怎麼發展?總書記開出良方 

  “內蒙古産業發展不能只盯著羊、煤、土、氣,要大力培育新産業、新動能、新增長極。同時,也要注意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搞大呼隆,一哄而起。”5日的審議中,習近平説。

  羊、煤、土、氣,指的是農畜産品、煤炭、稀土、天然氣,這是內蒙古豐富的自然資源。但資源是有限的,過度開發也會帶來包括環境在內的很多問題。

  今天的內蒙古,該怎樣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打好脫貧攻堅戰?總書記開出了良方:

  ——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産業新體系; ——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

  ——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是打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關鍵是攻克貧困人口集中的鄉(蘇木)村(嘎查);

  ——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機制,解決好因病致貧問題;

  ——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

  同各族代表共聚一堂,總書記語重心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總書記的關懷很快傳遍內蒙古的廣袤大地。相信通過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團結奮鬥,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一定會打造得更加亮麗!(文:譚晶晶、楊依軍 圖:鞠鵬、謝環馳)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