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把百姓痛點變成改革著力點(人民時評)

2018-03-02 09:27: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今天民生領域的許多難點問題,具有“兩難”甚至“多難”特點,要算好改革的利益賬,統籌各方利益關係,使改革平穩有序落地

  跨省異地就醫結算不便,這一困擾百姓多年的難題,已經在破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宣佈,全國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高速路”全面運作,截至今年1月,備案人員已超過210萬人,累計直接結算逾18萬人次,基金支付28.54億元,參保者每次住院少墊資1.6萬元。

  醫保“各自為政”,不少人曾深受其苦——隨兒女長期在異地生活的退休老人,看病吃藥的費用仍必須回原工作地報銷,一年年辛苦奔波;就業流動性大的農民工、創業者,一換工作地,醫保報銷就成了大麻煩;還有那些為了治病不得已異地求醫的參保者,原本經濟壓力就不小,還要墊付大量資金。隨著人員流動日益頻繁,這一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全民醫保的建成讓13億多參保者少了後顧之憂,但異地報銷程式煩瑣卻引人抱怨,“為什麼老百姓享受實惠要這麼費時費力”?

  這些抱怨,指向百姓的痛點,提示著改革攻堅的方向。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看似各地網路互聯互通即可破解,實則涉及“參保地”與“就醫地”利益的重新調整。經濟發展水準高、醫療條件好的地方擔心,如果允許跨省直接結算,會不會出現大量患者前來扎堆就醫的現象?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也不踏實,參保者異地就醫會不會使本地積累的醫保基金迅速減少,加劇醫療資源的錯配?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難就難在這裡。

  然而,關涉百姓的切身利益,再難也不能回避。越是複雜,越考驗改革的決心和智慧——能不能放下各自的小算盤,把百姓實惠放在首位?能不能設計週全,拿出精準有效的改革方案?

  回頭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改革實踐做出了很好的嘗試。先“聚識”,明確這是建設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社會保障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誰都不能拖延,需要拿出時間表路線圖。再“聚力”,全國一盤棋,把握好就醫管理與資金結算、就醫地與參保地、全國聯網與地方經辦的關係,重點解決異地安置退休人員、長期異地居住人員、長期異地工作人員以及符合異地就醫轉診條件的人員四類群體的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給出路線圖。不忘“聚聲”,同步做好解釋、合理引導預期,既給百姓解決了最迫切的難題,又實事求是,不吊高胃口、誇大承諾。現在,改革已實實在在地讓參保者受益,就醫也平穩有序,此前有人擔心的大城市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現象並未出現。“不跑腿、不墊錢”“秒速報銷”等一系列新變化贏得百姓一致讚譽。

  事實上,今天民生領域的許多難點問題,具有異地就醫結算此前那種利益訴求龐雜、新舊矛盾糾結、“兩難”甚至“多難”的特點,不是簡單地大聲呼籲、加大資金投入、出臺一項新政就能夠迎刃而解的。如何切實解民憂、惠民生、得民心?這就要算好改革的利益賬,在把百姓利益擺在前面的同時,統籌各方面各層次利益關係,充分凝聚共識,使改革平穩有序落地。

  觸動利益的改革,不可能都是敲鑼打鼓、歡歡喜喜、輕而易舉。改革貴在擔當,只有增強改革定力、勇氣和韌勁,敢於破藩籬,勇於擔責任,把百姓的痛點變成改革的著力點,改革才能真正取得突破,並最終使其成為改革的亮點。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