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推動高品質發展,保持經濟持續健康

2018-03-03 13:49:00
來源:人民論壇網
字號

  【編者按】2018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過去五年裏,習近平總書記每年都會到“五團一組”,參與各個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參加政協界別聯組會,討論領域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在“下團組”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推動高品質發展,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産業結構調整、深化國企改革等主題有多次重要指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推動高品質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人民論壇網結合過去五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下團組”中談及高品質發展的經典語句,總結五年來中國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

  2013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會

  2013年3月4日,習近平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科協、科技界委員,並參加聯組討論。新華社記者饒愛民 攝

  一、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

  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不斷開創國家創新發展新局面,加快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2013 年3月4日,在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會上強調

  【成績單】

  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支援力度加大。2016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5677億元,比2012年增長52.2%,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為2.11%,比2012年提高0.2個百分點。量子通信、高速鐵路、載人航太、探月工程、射電望遠鏡、大飛機、載人深潛、超級電腦等一批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科技成果涌現。

  【專家點評】

  陳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自主創新與體制創新是科技創新強國戰略的核心根基。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完備的産業體系、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與網際網路時代創新效率的提升相結合,為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能夠有效結合集中力量辦大事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優勢,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

  二、深化産業結構調整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

  要深化産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産業發展新體系,抓住化解産能過剩矛盾這一工作重點,使經濟發展提高品質、增加效益、增強後勁。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推動城鎮化向品質提升轉變,做到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

  ——2013年3月8日,在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

  【成績單】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大力推動服務業重點領域和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加快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進工業化和資訊化融合,積極優化農業結構,我國三次産業發展協調性增強,産業升級步伐不斷加快,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13-2016年,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0%,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3%。

  【專家點評】

  吳福象(南京大學經濟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教授、博導)

  産業結構升級是一個國家不斷發展的關鍵動力和重要標誌,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路。在我國處於“三期疊加”的特殊時期,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升級,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已是當務之急,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

  ----------------------------------------------------------------------

  三、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要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上海要解放思想、勇於突破、當好標桿,對照最高標準、搜尋短板弱項,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亮明我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鮮明態度。

  ——2017年3月5日,在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

  【成績單】

  貿易大國地位不斷鞏固。2009年以來,中國連續8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2013年至2016年,我國累計進出口101.1萬億元,其中出口56.0萬億元,進口45.1萬億元。2017年,我國進出口值逐季提升,分別為6.17萬億元、6.91萬億元、7.17萬億元和7.54萬億元,分別增長21.3%、17.2%、11.9%和8.6%。服務貿易佔外貿總額的比重,從2012年的10.8%提高到2016年的18%。

  利用外資規模保持穩定。在全球跨國直接投資下降2%的背景下,2016年我國實際引進外資8644億元,同比增長3%。

  走出去規模擴大。2016年,我國對外投資流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凈資本輸出國。截至2016年底,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超過1.3萬億美元,境外資産總額近5萬億美元。

  【專家點評】

  史世偉(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漢學系客座教授)

  在過去五年中,中國經濟對外開放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總方針,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承上啟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內,對外開放將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四、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

  要把國有企業作為遼寧振興的“龍頭”,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培育核心競爭力,爭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軍,加快培育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企業科技人才隊伍。要優化國有資本佈局,全面落實國有資産保值增值責任,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和重大風險事件發生。

  ——2017年3月7日,在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

  【成績單】

  中央企業分類改革全面推開,功能定位更加明確。改革試點搞了十項改革試點,這些試點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形成了一批可複製的經驗。全國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到90%以上,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92%。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介紹十八大以來國企改革情況,2012至2016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6.4萬億,比上一個五年增長30.6%,也是增加幅度比較高的。上交各種稅費10.3萬億元,增加了63.5%。

  【專家點評】

  謝魯江(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博導)

  國有企業改革之所以成為我國市場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因為它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基本經濟體制得以運作和實現的核心。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與基本經濟體制的制度規定性決定了國企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公有制經濟的市場化運作,也決定了國有企業改革基本方向的長期穩定性。按照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這一基本制度要求,堅持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模式,深化國有企業運作模式的改革,是國有企業改革所需要把握的基本制度安排導向。

  ----------------------------------------------------------------------

  五、非公有制經濟是穩定經濟的重要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

  長期以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經濟是穩定經濟的重要基礎,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是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是金融發展的重要依託,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6年3月4日,在民進、工商聯委員聯組會上強調

  【成績單】

  十八大以來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和地位,商事制度改革大大降低了創業門檻,2015年國家大力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經濟發展新引擎,在創新體制機制、優化財稅政策等領域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9月底,實有私營企業2607.29萬戶,註冊資本165.38萬億元,分別佔企業總量的89.7%和60.3%,私營企業數量和註冊資本(金)佔比分別較2012年9月底提高10.8和23.1個百分點。十八大以來,私營企業數量和註冊資本對企業總量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98.9%和69.8%,是企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專家點評】

  常修澤(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委員時的重要講話,釋放了三個比較明顯的信號:一是再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沒有變,即表明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都要發展;第二個信號更加明顯,試圖給民營企業界的朋友們吃“定心丸”;三是明確提出了要樹立新型政商關係,既親又清,帶有某種制度性的安排。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經濟網、人民論壇網、求是 資料整理:孫易恒)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