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元宵將至傳統民俗融入現代生活 90後有更多選擇

2018-03-02 21:15:00
來源:東方網
字號

  東方網2月28日消息:據《勞動報》報道,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了。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賞燈、猜謎、吃湯圓,可謂中國元宵佳節世代相沿的習俗,而如今元宵節的景象卻不似從前了。近日,上海許多社區中心都在陸續組織慶元宵文化活動,喜慶的節日氛圍可見一斑。

  文化越來越豐富傳統民俗不是唯一選擇

  在外企工作的劉佳嘉是位典型的90後,1992年出生的她,來上海已經8年了。畢業後留在上海工作,劉佳嘉的生活越來越忙碌,每年回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只有春節趕回家與家人團圓,這也是劉佳嘉最為重視的傳統節日。

  “在老人心中,像元宵這樣的傳統節日就應該一家團圓,但工作以後,假期有限,年初五就趕回上海了,已經很多年不過元宵了。”平時,佳嘉的生活圈裏只有同事、同學,“元旦、中秋會和大家聚聚,或者外出旅遊,就是圖個熱鬧,民俗活動不太會參加。”

  其實,這樣的現象在90後、00後群體中並不少見。對許多傳統民俗漸漸淡忘了,卻堅持每年過情人節、耶誕節等西方節日,這也導致了許多人産生了“90後不重視傳統節日”的看法。

  劉佳嘉認為,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在她看來,年輕的一代,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多是從書本或網路上看到的,真正親身感受到的記憶並不多。“但其實有很多年輕人心裏是喜歡傳統節日的,只不過在現在這個時代,文化越來越豐富,一些傳統民俗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了。”

  社區搶先慶祝參與者多為老人

  與年輕人選擇聚餐、遊玩的方式不同,在上海各大社區,喜迎元宵佳節的活動卻開展得熱火朝天。從正月十三長寧民俗文化中心的“元宵上燈”,到正月十五楊浦區的“元宵行街會”,連日來,上海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都在熱熱鬧鬧地準備元宵活動。

  在楊浦,提前一週,靖宇大樓社區睦鄰點就開始為附近居民舉辦“包湯圓、猜燈謎”迎元宵活動。揉麵糰、搓湯圓、猜燈謎,吸引了許多六七十歲的老人前來參與。在浦東新區,親子互動DIY元宵挂飾等活動也陸續展開,處處洋溢著元宵將至的喜悅。

  在長寧天山社區,空竹表演、手工燈籠、元宵詩詞鑒賞、魔術雜技專場表演也已經準備起來。連續多年來,天山社區文化中心都會舉辦“我們的節日———元宵節專場活動”。在社區居住的周爺爺今年已經76歲了,他就是社區元宵活動的忠實觀眾。

  “兒女忙,就在社區裏過了,活動好啊,歡樂、喜慶,老鄰居湊在一起吃湯圓、看節目,也讓咱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們老百姓心裏扎了根。”周爺爺説。

  守護民俗,文化傳承不能止步

  元宵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中國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其實,中國許多傳統節日都承載著優秀的民族精神,傳統文化需要與時俱進,更需要年輕人的守護與傳承。

  然而,現在不少年輕的90後、00後,有的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與傳統節日漸行漸遠了,有的雖然也過節,但對相關文化和許多習俗卻知之甚少。如何讓他們加入傳承傳統文化的隊伍,如何讓民俗融入現代生活,頗為關鍵。

  “現在每年回家陪伴父母家人的時間很少,傳統節日其實是個機會,心裏還是非常希望能慢慢培養對傳統節日的重視的。”劉佳嘉有些內疚地説。

  從工作計劃看,今年元宵節,劉佳嘉還是會在工作中度過,但她表示,自己當天會給家人打個電話,送去一份祝福,也希望這些民俗活動能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了解並傳承傳統文化。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