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譜寫精準脫貧新篇章

2018-03-02 21:11: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精準扶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最新貢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又一重大創新。精準扶貧方略可以高度概括為“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對在探索中前進的其他國家産生了積極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回顧過去5年以來的工作時説,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國共産黨創新提出的精準扶貧政策,以每年減貧1300萬人以上的成就,書寫了人類反貧困鬥爭史上最偉大的故事。

  展望未來,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我們必須堅持真情扶貧、發展扶貧、組織扶貧、自立扶貧的思維模式,繼續譜寫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篇章。

  精準扶貧必須是真情扶貧,全力以赴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貧困群眾的困難要有感情認同,才能精準找到貧困根源。2015年6月16日到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走訪貴州遵義農村時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如果鄉親們笑,這就是好政策,要堅持;如果有人哭,説明政策還要完善和調整。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貧困並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顯然,沒有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就不可能有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必須是發展扶貧,切實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確保可持續性。時刻牢記在精準扶貧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機統一的。要加大扶貧勞務協作,落實教育扶貧和健康扶貧政策,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扶貧開發的總體思路特別強調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以消除絕對貧困為目標,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手段,以改革創新為推動力量,強化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格局,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互為支撐的機制,攻堅克難,攻城拔寨,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

  精準扶貧必須是組織扶貧,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扶貧是全局性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鬚髮揮有效組織核心的作用,聯合當地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一起聚焦基層貧困戶,發揮良好的集合效應。目前看,各地大力推行合作社聯黨員、黨員聯農戶、富戶帶窮戶、大戶帶小戶的結對幫扶機制,效果十分明顯。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把握好脫貧攻堅正確方向。要防止層層加碼,要量力而行、真實可靠、保證品質。精準扶貧尤其要防止形式主義,扶真貧、真扶貧,扶貧工作必須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開展督查巡查,對不嚴不實、弄虛作假的,要嚴肅問責。要加強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對挪用乃至貪污扶貧款項的行為必須堅決糾正、嚴肅處理。

  精準扶貧必須是自立扶貧,要進一步發揮受助人的主觀能動性。精準扶貧必須時刻牢記,只有充分發揮人們主觀能動性,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利用規律和條件,才能改造世界,創造美好的生活。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處理好國家和社會幫扶與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的關係,注重培育精準扶貧的內生動力。上下同欲者勝,積極調動群眾脫貧的積極性。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把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幹勁和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産黨有能力帶領13億多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