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春走基層:改革開放家國40年】民生實惠看得見、摸得著

2018-02-26 18:39:00
來源:未來網
字號

  “家”,這是一個充滿溫暖的字眼。有房才有家,很多人都慨嘆只有住進房子裏才會有家的感覺。改革開放以來,房子的變化最為明顯。

  未來網(www.k618.cn中央新聞網站)北京2月26日電(特約記者楊飛 記者趙楠)時光荏苒,見證芳華。轉眼之間,改革開放已滿40週年。飛逝的光陰裏,歷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回頭望去,在這激蕩神州大地的四十年裏,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由1978年的3645億元迅速躍升至2017年的82.7萬億元,增長了226倍,根據世界銀行標準已經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許多産業從無到有,許多領域趕英超美,可圈可點之處數不勝數。從你我的衣食日常,到遠方的江河工程與高原天路,一直延伸至頭頂星空,都洋溢著改革開放的氣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憑著一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憑著一股滴水穿石的韌勁,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家”,這是一個充滿溫暖的字眼。有房才有家,很多人都慨嘆只有住進房子裏才會有家的感覺。改革開放以來,房子的變化最為明顯。小時候,楊瓊一家人住在兩間很小的土房子裏,既擁擠又潮濕。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楊瓊一家人外出務工,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前幾年已經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

  生活水準普遍提高,過年不再是“過關”。改革開放之前,物質産品並不豐富。回憶起當時的生活,已經年過花甲的李大叔感慨萬千。在他的記憶裏,那個時候過年就是“過關”,不僅要借錢,還得騎著自行車走幾十里地才能到鎮上買一點點年貨。而今生活好了,也有錢了,李大叔還買了汽車,想去哪就去哪。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

  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一直以來也都是黨和政府最為挂懷的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6853萬人。聯合國《2015年千年發展目標報告》顯示,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脫貧減貧成績舉世矚目,為世界減貧工作樹立了標桿。

  一圈一圈地數著年輪,一歲一歲地撇下青春,我們的記憶也在喧鬧聲中漸漸沉澱。而今房子越來越漂亮,環境越來越優美,生活越來越幸福。“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物質生活水準提高,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就迅速增長,呈現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的特點,文化消費能力大大增強,欣賞水準不斷提高。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相信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13億多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將更加濃郁。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