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京津冀1小時區域交通圈正在形成

2018-02-25 13:33:00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一張三地互通的小小交通卡,連起一張越織越密的路網,映照出一張統一規劃的區域藍圖……今天,京津冀1小時區域交通圈正在形成,交通一體化的成果正越來越多地惠及三地人民。

  一張卡:公交省際化成為現實

  上個月初,常年在北京與石家莊兩地跑的陳先生辦了一張京津冀互通卡,這張標有“交通聯合”標識的卡片讓他在兩地搭乘公交、地鐵更加便捷。“不僅使用方便,還能享受當地刷卡優惠,省心又省錢。”陳先生高興地説。

  從2017年12月30日起,京津冀互通卡可在北京地面公交、軌道交通線路及京津冀區域內接入省級平臺城市的指定線路刷卡乘車。至此,北京市公共交通基本實現與京津冀區域內接入省級平臺城市的互聯互通,“一卡走遍京津冀”的出行模式初步形成。截至目前,三地累計發行“交通聯合”互通卡104萬餘張。

  實現互聯互通在技術上並不難,難的是六七萬台設備的升級改造。三年間,北京地面公交系統升級改造線路共計1296條,涉及車輛25475輛,改造刷卡機具60000余臺;軌道交通系統19條線,345座車站,升級6300台票卡讀寫器,15000台設備。

  不僅線下刷卡方便了,線上買票也有了統一平臺。三地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建成,並覆蓋區域內100個二級(含)以上客運站,其中北京六里橋、趙公口、木樨園等8個省際長途客運站接入系統。

  “公交省際化、省際公交化”成為可能。39條“出京公交”常態化運營,包括開往廊坊的805路等3條線路,開往燕郊和三河的815等14條線路,共輻射14個重要毗鄰縣市,日均客運量40萬人次。

  一張網:“斷頭路”打通城鐵提速

  2016年12月9日,隨著京臺高速公路北京段的開通,《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涉及的7條首都放射線全部開通。京哈、京滬、京臺、京港澳、京昆、京藏、京新等7條高速公路編織成一張交通網,京津冀區域路網進一步完善。

  燕郊,位於河北省三河市的小鎮,西距北京中心天安門僅30公里。由於在此居住而在北京工作的人越來越多,經由京秦高速公路往返兩地之間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不僅如此,當地産業規劃中有多個物流項目,這正屬於北京要疏解的産業類型。京津冀交通網完善後,尤其是京秦高速公路這條“斷頭路”打通後,燕郊的物流業可以在整個京津冀産業協同中發揮應有作用。

  值得期待的是,京津冀範圍內僅剩的兩條高速公路“斷頭路”——京秦高速公路和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今年將實現主線貫通。京秦高速公路三河段至北京東六環打通後,從天津北部進京將無需繞道京哈高速公路,同時達到分擔京哈高速公路交通壓力的作用。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貫通成“環”後,將把北京、承德、廊坊、固安、張家口、崇禮等節點城市一一串聯起來。

  “北京高速公路進入建設黃金期,建設規模達到歷史最高。”北京市交通委工程管理處副處長張偉介紹,今年本市在建高速公路共9條,建設里程超200公里。新機場高速公路、新機場北線高速公路完工後,將構建圍繞新機場的“五縱兩橫”交通網及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主骨架;服務於世園會、冬奧會的延崇高速公路、興延高速公路將大大提升京西北通道通行能力……

  除了高速公路,連接雄安的良常路,冬奧會保障路線昌赤路、105國道、覓西路、大鎮路、齋幽路等6條幹線公路也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讓“同城”效應愈加顯現——京張、京沈高鐵和京唐、京濱城際鐵路建設全面提速、進展順利,北京城市副中心線、懷密線等市郊鐵路投入運營,京津冀1小時區域交通圈正在形成。

  一張圖:規劃同圖建設同步

  一座大橋,如果出現在兩省份交界的河上,應該由誰建,怎麼建?一個省,按照本省規劃修好了公路,而鄰省在相鄰區域的規劃卻並不一致,應該如何協調?在京津冀協同的大戰略下,這樣的難題得以順利解決。

  北京市交通委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協同處處長趙陽説:“各省份在做自己省內道路規劃時,也需要跟鄰省在同一張圖紙上做規劃,事先考慮是否需要與臨近省份對接,而不是只根據自己的需要做規劃。否則,出現相鄰區域功能規劃矛盾,交通基礎設施對接就會出現問題。”

  即使“規劃同圖”,建設不同步的話,又可能會形成新的“斷頭路”,怎麼解決?趙陽介紹,需要省際對接的項目,各方均要倒排工期,不一定同時開工,但要保證基本同時完工。

  協商逐漸傾向標準化。去年,三省市公路對接項目庫和對接管理辦法形成對接圖,初步形成京津冀跨行政區域間交通基礎設施(公路)項目管理平臺體系,實現京津冀對接公路項目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動態化,給三地公路對接建立了一套“章法”。

  修路有了統一標準,立法、執法也在統一。“在國家統一標準之下,三地會根據地方道路實際情況進行限定,各有側重,在河北受到的處罰與在北京就不一致。現在要做的就是要統一三地規定,不論按照哪一方的規定執法,都是同樣的結果。如此一來,才能保證整個區域之內的治理效果。”趙陽説。

  四年來,三地交通部門簽訂了《京津冀公路立法協同工作辦法》,聯合印發了《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路側單元應用技術規範》等3項行業標準,交叉備份規範性文件28件,有效推進了三地政策、法規、標準的協同統一。

  路通了,“骨架”有了,法規統一了,下一個目標是什麼?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到2020年,形成多層次、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路,實現區域內快速鐵路覆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高速公路覆蓋所有縣城,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的“1小時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基本實現1.5小時通達。(記者 孫宏陽)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