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家國網聚】科技春運讓我們出行更從容

2018-02-25 13: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網友郭永良認為,春運旅途在科技改變之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又一個依託科技的便民利民措施,正悄然提升著旅客在鐵路出行中的舒適度。隨著中國鐵路不斷的科技創新,以及越來越細緻週到的貼心服務,我們的出行之路會更加從容。 

  記者從中國鐵路總公司獲悉,2月23日農曆正月初八,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185.9萬人次,鐵路春運累計發送旅客20786.1萬人次,同比增加986.9萬人次,增長5%,鐵路運輸安全穩定有序。(2月24日新華網)

  春運一年一年在變化著,尤其是隨著手機智慧化應用的廣泛普及,春運出行越來越便捷,可謂“一機在手,萬事無憂”,科技支撐成為今年春運的最大亮點,可以説科技春運讓我們出行更從容。

  從1954年首次出現“春運”一詞開始,具有大規模、高壓力、全國性交通運輸高峰特徵的“春運”,逐漸成為社會生活中被頻頻使用的一個詞。在這場被稱為“地球上最大規模人口遷徙”的年度運輸“大考”中,如何讓旅客走得了、走得好,成為考驗運輸部門服務能力與水準的大考題。科技改變生活。近年來,中國鐵路以科技為支點,以市場為導向,加強高鐵建設及運營,不斷推出增值服務,讓人們出行體驗有了顯著提升。

  高鐵已成為科技春運的主力軍。伴隨著高鐵建設的迅猛發展,2018年春運動車組預計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1289萬人次,佔比超五成,高鐵成了春運主力。隨著我國交通強國步伐的加快,高鐵網沿著既定的規劃逐漸延伸,一大批重點線路、重點項目多點開花加緊實施,“四縱四橫”高鐵網初步成型,把中國30個省會級城市和直轄市拉進了一張世界最大的“小時級”高鐵網。短短數年間,中國高鐵、普鐵在廣袤的國土上縱橫交錯地延伸,深刻地改變了人們出行的時空感受。高鐵極大地釋放了鐵路的運能優勢,讓春運期間廣大旅客得以快速返家。

  智慧服務讓春運旅途更加精彩。科技的細節支撐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資訊全有,出行無憂。今年的春運多了些“科技范兒”,超2.8億人次旅客使用手機、電腦等移動設備購買車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合理利用,使得第三方搶票平臺進入大眾的視線,有效協助人們通過手機智慧、高效地解決搶票難的問題。鐵路還增加了微信推送購票、改簽資訊的形式及二維碼余票查詢,旅客購票後還會收到“行程通知”等服務資訊,資訊獲取更豐富。在入站方面,由於車站都增設了自助取票機、自助閘機、刷臉進站系統等高科技設備,使得原本擁擠的候車大廳變得井然有序。旅客可通過手機APP實現自助位置引導、列次運作、設施查詢等資訊服務。進入驗證口後,旅客打開手機GPS或藍芽“搖一搖”,就能找到候車室,還能進行挂失;直接刷二代身份證就能乘車,無線化、無紙化的高鐵出行讓旅客腳步更輕快。

  智慧訂餐讓“舌尖上的旅途”成為可能。“民以食為天”,飲食一直都是中國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長期以來,火車上餐飲單調總是被人詬病,列車飲食被人們戲稱為“瓜子、香煙、礦泉水,泡麵、火腿、八寶粥”。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高鐵版“外賣”橫空出世,鐵路訂餐系統在“網際網路+”時代實現了網路訂餐,高鐵餐品的來源不再是單一的餐車供應,而是面向社會餐飲開放的鐵路網際網路訂餐平臺。中國鐵路在餐飲上真正做到了面向社會,服務大眾。此舉讓眾多“吃貨”大呼過癮,各地美食應有盡有,極大豐富了旅客的選擇功能表。

  春運旅途在科技改變之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又一個依託科技的便民利民措施,正悄然提升著旅客在鐵路出行中的舒適度。筆者相信,隨著中國鐵路不斷的科技創新,以及越來越細緻週到的貼心服務,我們的出行之路會更加從容。(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網友郭永良)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