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農民夜校故事多

2018-02-22 10:0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前些年,我們村每人平均收入不到2300元,現在已經超過15000元,這説明瞭什麼?”春節期間,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沱牌鎮青崗村,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農民夜校網路直播示範課返鄉農民工專場正式開講,授課老師蔣乙嘉的開場白一下就吸引了聽眾的注意。

  “這充分説明我們有一個好的帶頭人,這個帶頭人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蔣乙嘉的話音未落,現場就響起熱烈的掌聲。

  蔣乙嘉是黨的十九大代表、遂寧市蓬溪縣常樂鎮拱市聯村黨委書記。他結合基層實際,從參會感受到學習體會,把十九大精神講得通俗易懂、明明白白,很多人聽完還意猶未盡。沱牌鎮黃家堰村返鄉農民工張波感慨地説:“以前在外打工,覺得十九大離自己很遠,一聽課,覺得和自己生活息息相關。”

  近年來,四川適應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需要,依託村級活動陣地創新開辦農民夜校,配備必要的遠端課件收視系統、教學設備用具、文體活動設施,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一些示範課採取現場授課、線上直播、網路互動的方式展開,全省4.5萬餘所農民夜校同步收看,覆蓋到了省內所有行政村。農民夜校借助遠端教育技術將黨的最新政策和脫貧致富的實用技能送到了農民身邊。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農民夜校抓住外出務工人員返鄉過年的機會,積極開課。一大批工作經驗豐富的基層幹部、資深的技術專家、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走進課堂,給群眾講解黨的十九大精神、培訓致富技能、交流致富經驗,受到了熱烈歡迎。

  在甘孜州甘孜縣,全縣100多所農民夜校不局限于夜間辦學,也不局限于課堂授課,而是把農民夜校辦到了農戶院壩、田間牧場,並積極探索“課堂+現場”“政策宣傳+理論學習+技能培訓+視頻講學”等教學模式,組織各類專家和致富能手,有規劃、有重點、有特色地開展唐卡繪製、摩托車維修技能、縫紉技術、青稞種植、牦牛養殖等多種形式的致富技能培訓,幫助群眾提升脫貧能力。

  “農民夜校就是要培養脫貧攻堅‘明白人’、勤勞致富‘自強人’,激發貧困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內生動力。”甘孜縣委辦黨建辦相關負責人説,“精神貧困”是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農民夜校除傳授給農民群眾具體的致富技能外,還發揮著移風易俗,傳播文明風尚,弘揚文明精神,引導農民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巨大作用。

  在甘孜州康定市呷巴鄉俄達門巴村,40多歲的藏族婦女拉措就在農民夜校學到了冬天照料牦牛的訣竅:“天冷,儘量只在太陽下放牧,晚上更要注意保暖,讓牦牛喝溫水。”

  在康定,牧民一般都是粗放放養牦牛,有時候牦牛容易生病。農民夜校開辦起來後,很多牧民學會了牦牛養護防病的技術。拉措説,多虧了農民夜校送來的經驗技能,讓她掌握了養好牦牛的竅門,現在家裏養的牦牛健康壯碩,脫貧致富更有保障了。

  《光明日報》( 2018年02月22日 01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