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準確把握“新時代”

2018-02-11 10:19: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確定中國特色社會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整個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邏輯起點”。深刻領會十九大精神,必須首先準確把握“新時代”這個概念。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依據 

  把握“新時代”這個概念,首先必須認清進入新時代的基本依據。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判斷,一是基於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二是基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這兩個“前所未有”,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基礎。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則是進入新時代的直接性的標誌。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極不平凡的五年,這五年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反映的是由較低層級供需矛盾向中高層級供需矛盾的轉化。社會主要矛盾是衡判時代的重要因素。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 

  十九大報告用“三個意味著”“四個發展史”和“五個是”,對新時代的意義和內涵進行了深刻的闡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就是進入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也就是進入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時代。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就是進入到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進入到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它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就是進入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它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就是進入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它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三、新時代是“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 

  時代變了,基本國情沒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但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時代變了,第一要務沒有變。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1993年鄧小平與弟弟鄧墾的談話時指出,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十九大報告從七個方面總結了發展起來以後面臨的問題。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解決發展起來以後面臨的問題,也只能靠發展。當然,這裡的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是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的發展。進入新時代,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

  時代變了,初心使命沒有變。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産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黨的十九大閉幕後,習近平總書記率領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同志前往上海和嘉興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紅船,重溫入黨誓詞併發表重要講話。這實際上就是向全黨發出了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的重要宣示。這個初心和使命,不會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而改變。

  (作者單位:山東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