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晉面香到山東去

2018-02-09 13:32:00
來源:中青線上
字號

  春節將至,郭玉生的心已經飛回了村裏。作為山西省石樓縣郭家洼村的貧困戶,2017年他第一次外出打工,這一年的收入遠超郭玉生的預期,他已經迫不及待地要揣著鼓鼓的荷包,回家過年了。

  1年前,如果不是老鄉賀長福動員他一起去青島創業,他可能現在還在村裏“坐困愁城”。

  石樓縣地處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區,是山西省35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郭玉生所在的郭家洼村,位於呂梁山西麓,黃河東岸,山高、溝深、石頭多、土地薄。

  對於已滿30歲的郭玉生來説,一家5口人,全靠在家種地糊口,上有老、下有小,卻沒有掙錢的門路。他14歲就挑起了家裏的擔子,壓得他喘不過氣。更讓他覺得有危機感的是,自己已到而立之年。

  “家裏有老人有娃,10多年裏也想過出去,一是沒門路,二是娃還小。”郭玉生説,這些年且不説種地多累,就連家裏想吃點肉,都要跑去縣城買,“村裏老人多,賣肉的幾乎見不著。”

  郭玉生不敢出去打工還有一個顧慮:幾年前,村裏有幾個同鄉出去打工,幹了1年,卻要不回工資。他説:“去大城市打工還是心裏沒底。”

  去年,眼看著孩子上學走了,郭玉生開始重新思考起“立”的問題。

  最早勸郭玉生走出去的人,就是賀長福。

  20多年前,不甘於生活現狀的賀長福,成為石樓縣少有的幾個敢於遠走他鄉的“打工仔”之一。

  在山東青島打工期間,他從路邊的燒餅小攤開始,糊口養家。他逐漸發現,身邊的朋友給人當廚師,“半年前穿補丁衣服出去、半年後打領帶回來”。這對於當時一窮二白的他誘惑不小,於是決定認真學廚藝,自己創業。

  在青島的多家飯店裏,經過一些類似于電影中“偷師學藝”的橋段後,賀長福租下了一間幾平方米的小門店,將自己曾經學到的做山西菜的本事與山東風味相結合,開起了麵食小館,成為很早去青島開小吃店的石樓人之一。

  不久後,他驚訝地發現,其實小投入的路邊小店,有時候利潤不比大酒樓少。2004年, 他靠開飯店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消息傳回石樓,這讓家鄉人備受鼓舞。

  “我們成立了餐飲公司,因為缺人手,家鄉的親戚朋友也陸續來幫忙招呼,掙個辛苦錢。”後來的10年,賀長福的麵館愈加紅火,在青島小有名氣,他開始成立自己的連鎖品牌“山西晉香賀家面”。在此過程中,跟著賀長福出來打工,或者跟隨他前往青島謀生計的老鄉越來越多,他的餐飲生意火了,貧困山區鄉親們的就業路也越走越寬。

  在外打拼多年後,今年49歲的賀長福發現,自己與故鄉的聯繫其實更緊密了,因為自己的創業和家鄉父老的脫貧産生了“共鳴”。

  “在村裏時,靠天種地吃飯,收成好了一年就是數萬元;如今跟著老賀出來幹,上了保險,管吃管住1年還凈收入3萬多元,今天全給家裏打回去了。”郭玉生覺得自己“選擇對了”。

  在郭玉生看來,跟著老賀出來打工,自己不光學了做飯的手藝,還第一次見到了海的廣闊,很震撼。

  “我和老賀商量了,下一步條件成熟,把媳婦也帶過來一起幹,兩個人1年收入六七萬元,既能旅遊,又能掙錢。”郭玉生笑著説。

  “我們企業也因此不斷壯大,漸漸樹立起自己的口碑。”賀長福説。在他和一批石樓籍創業者的影響下,一批批石樓農民前往青島打工,其中石樓縣小蒜鎮賀家洼、前坡、韓家山等5個村莊有近一半的勞力都進入青島餐飲服務行業。

  事實上,賀長福、郭玉生的變化,都受益於政府的扶貧行動。

  近年來,依託山西呂梁的“呂梁山護工”計劃,石樓縣將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比如該縣小蒜鎮5個村有近半勞動力、超過兩千人在青島務工,結合自身優勢,縣政府針對家鄉勞動力輸出、就業等展開“功能表”“定單”式培訓,按照學員要求定向培訓。

  2017年全縣參加“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的有822人,“石樓技工”培訓向京東集團和北方汽修輸送100余人,其中也包括賀長福等創業者利用自身資源、技術為老鄉提供培訓指導、勞務崗位,邀請青島石樓籍外出創業人士、優秀務工人員作報告等。

  石樓縣結合實際情況出臺了關於鼓勵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的獎勵辦法,由縣裏出資,對外出務工超過4個月的貧困戶進行獎勵,對跨省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給予交通補貼等,鼓勵農村貧困人口通過護工、護理等勞務輸出增加收入。2017年石樓縣在青島轉移就業人員新增近500人,外出務工人數達到2500余人,這一群體所在村莊被當地生動地稱為“黃河岸邊的‘青島村’”。

  據該縣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縣裏在北京、太原、西安、青島等石樓護工相對集中的城市,建立了石樓縣護工(護理)跟蹤服務聯絡部,掌握外出務工人員動向及工作狀態,及時跟蹤服務,盡力為他們排憂解難。同時設立石樓縣護理護工服務大廳,為廣大群眾提供報名、培訓、就業、政策資訊諮詢的一條龍服務。

  2017年7月16日,青島新東方烹飪學校迎來了一批特殊學員,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中式烹調師培訓班在此正式開班。賀長福代表石樓在青島的創業人士現場發言。在此之前,賀長福就與青島新東方培訓學校合作成立了晉香賀家面勞務協作基地,先後與幾家當地餐飲公司建立合作,定向輸送山西籍廚師、麵食師、服務員等,實現了訂單式培訓。

  “家鄉政府這麼支援我們幹事,令我既意外,又覺得溫暖。”對於政府幫助,賀長福備受鼓舞。去年他將在青島註冊的公司遷至山西,下設石樓福海廚工勞務公司,正式搭建起了石樓人外出務工的“綠色通道”。

  目前,“福海廚工”勞務公司先後在石樓縣兩次展開就業培訓,“我們為外出務工的貧困戶提供免費住所,他們可以選擇在我們公司上班,也可把他介紹到別的有業務來往的企業”。賀長福認為,自己公司的口碑,某種意義上代表著石樓創業者的形象,他想把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多幫助家鄉人民進行轉移就業,脫貧致富。

  “目前,在我們公司入職超過3年的年輕人,年收入可達10萬元,5年以上的店長,年薪更高。”為了跟上時代,老賀去年對公司進行了改革,所有的員工和店長全部股權化,其中有40余名老鄉已經晉陞為餐廳經理,年薪20萬元以上,另有60余名老鄉晉陞為連鎖店店長,年薪超過15萬元。據了解,目前通過該公司培訓,前往青島就業的石樓縣務工人員已有1600余人,其中在該縣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佔到總人數約三分之一。

  回顧這些年的經歷,賀長福説,自己一直想請個能人,將石樓人在外打拼的經歷記錄下來,“這個事我遲早得做,這是石樓人‘闖關東’的真實故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