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錦:國企要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生力軍

2018-02-09 13: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現代化經濟體系與現代企業制度相輔相成。國有企業應加快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處理好各個方面的關係,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力軍。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我國發展已經處在新的歷史方位,為國企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國有企業應加快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處理好各個方面的關係,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力軍。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重在提升國有企業供給品質。為此,一方面要圍繞“建設製造強國”謀篇佈局,通過促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綠色低碳、共用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積極培育新增長點;另一方面,要圍繞“促進我國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攻關克難,重塑和發展具有國際標準和國際競爭力的産業,培育若干世界級的先進製造業集群。

  在産業創新動力機制層面,形成科學合理的新舊動能轉換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好創新驅動作用,加速改造升級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孕育並引領現代産業體系的發展。為此,需要在技術選擇層面合理佈局處於戰略前沿技術,引導好關鍵産業平臺型的共性技術,發展好形成競爭力的關鍵使能技術群,塑造新經濟體系建構的技術基礎,形成加速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新技術—經濟範式。

  在企業組織層面,形成國資改革與國企改革協同運作體系。市場經濟體系的改革關鍵在於國資改革,如果國資改革與國企改革共生匹配得好,將形成良好的經濟發展生態。因此,需要創造性地尋找和探尋兩者之間的平衡發展,國資委要以管資本為主,更充分放權授權,讓投資經營公司加快發展,促使企業更充分地走向市場。

  在經營管理層面,形成企業內部活力勃發的現代企業體系。國有企業不僅要變革既有的管理方式、生産方式,與新的現代經濟體系形成一種最大限度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最終實現內部能上能下、能多能少、能進能出的良性迴圈目標。應圍繞“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來激勵創新創業”集中發力,全面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目前,國企證券化金融資産的比重和規模正在逐步提高。面向未來,企業的發展不能依賴金融、房地産等虛擬經濟,防止資本金融化傾向,而是要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準,發展現代金融,支援傳統産業優化升級。

  總之,現代化經濟體系與現代企業制度相輔相成。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過程中,國有企業應強化歷史責任與擔當,大力弘揚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斷提質增效升級,真正實現做強做優做大的目標。

  (作者: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李 錦)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