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的必由之路

2018-02-06 19:34:00
來源:宣講家網
字號

  摘要: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個整體,這意味著某一領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其他領域的利益為代價,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經濟體系內的各個小體系相互影響、制約,也相互促進,所以,在和諧共生的基礎上實現整體利益最優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目的。中國的改革有其內在的發展規律,認真認識和總結這些規律,對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十分重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0日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表示,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現代化經濟體系重要思想,科學把握其目標和重點,在理論上深入探討,實踐中不懈探索,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力和競爭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煥發新活力、邁上新臺階。

  一、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就要加快構建國家製造業創新體系,包括完善以企業為主體、需求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成一批高水準製造業創新中心,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等;使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就要落實好中央出臺的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相關政策,運用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新型技術改善融資服務,積極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使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就要落實好新時期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和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企業家人才、專家型人才和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使經濟發展建立在依靠科技進步、資本配置優化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軌道上,真正實現高品質發展,保障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

  二、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期望,實現市場準入暢通、市場開放有序、市場競爭充分、市場秩序規範,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一是營造寬鬆便捷的市場準入環境。改革市場準入制度,建立統一公開透明的市場準入制度;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推進“多證合一”,提高便利化服務水準;完善企業退出機制;為小微企業創造良好環境。二是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清除統一大市場障礙,健全統一市場監管規則,推動市場開發共用,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重點領域市場監管,依法規範企業生産經營行為,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強化競爭執法力度,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推動品質監管,實施商標品牌戰略。三是營造安全放心的市場消費環境。加強日常消費領域、新消費領域市場監管,加強重點人群消費維權,加強農村市場監管,健全消費維權機制。

  三、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公平正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發展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前提,只有大力發展生産力,使社會物質財富不斷增長,才能讓廣大人民群眾合理分享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才能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把“蛋糕”做大,才能為人民群眾分得更多創造前提。堅持和完善分配製度改革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制度保證;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佔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所佔比重;加強宏觀調控,整頓分配秩序,打破行業壟斷;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是在再次分配中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振興農村經濟,加大扶貧力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共同富裕,實現普惠民生。

  四、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實現區域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陸海統籌整體優化,培育和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加強區域優勢互補,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城鄉融合發展是對城鄉優勢資源的統籌利用,以及對城鄉各自偏頗和缺點的規避。城鄉融合的發展過程是要素資源在城鄉之間的大發展、大流動,涉及到各類主體、各項制度,關係到方方面面、千家萬戶,沒有高效率的配置方式,就難以實現融合發展的目的。必鬚髮揮市場在資源要素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利用市場機制實現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優勢互補,作好“人”“錢”“物”等多篇文章,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統籌解決好城鄉發展各自面臨的重點任務。建立健全引導城市産業、消費、要素向農村流動的政策體系,推動城鄉互動、産業融合。陸海統籌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方針,我國陸海統籌戰略的實施,要重點圍繞陸海國土開發空間佈局、資源開發、産業發展、通道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五大方面的統籌協調展開。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各區域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深化區際分工;促進要素有序自由流動,提高資源空間配置效率;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定位發展,促進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的空間均衡,進而實現各區域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將對提高中國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五、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實現綠色迴圈低碳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我國要強化對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治理,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同時,建立綠色發展經濟體系。加快建立綠色生産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通過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金融支援,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迴圈利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産業、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産業、生態産業,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實現生産系統和生活系統迴圈連結。把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民生實事,以切實有效的新思路、新舉措,打造“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交相輝映的亮麗風景,建設好生態環境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作出新貢獻。

  六、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互利共贏是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必須始終秉持的時代理念。經過40年改革開放,我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互利共贏是引領我國擴大開放的重大理論創新,必須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其內涵。多元平衡是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必須始終把握的內在特徵。不僅要重視出口市場多元化,也要強調進口市場多元化;不僅要重視引資來源多元化,也要強調走出去市場多元化。安全高效是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必須始終堅持的根本要求。維護經濟安全,最根本的是要牢牢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權。促進對外開放從注重規模速度向講求品質效益轉型,從依賴外源動力向立足內生動力轉變,從擴展市場廣度向挖掘市場深度跨越,從發揮低端要素優勢向形成高端要素新優勢提升。

  七、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本質要求,就是在經濟活動中遵循和貫徹價值規律、競爭和供求規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總體上是遵循這一規律不斷深化的,因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能夠有機結合。市場經濟為社會主義注入蓬勃生機和發展活力,社會主義為市場經濟提供嶄新境界與制度優勢。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無邊界的,更不是説市場是萬能的,政府可以撒手不管。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但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功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有效的政府治理不僅不能削弱,還要進一步加強。這是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決定的。因為堅持與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這是一個基本原則,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

  以上幾個體系是統一的整體,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我們建設的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借鑒發達國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個整體,這意味著某一領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其他領域的利益為代價,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經濟體系內的各個小體系相互影響、制約,也相互促進,所以,在和諧共生的基礎上實現整體利益最優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目的。中國的改革有其內在的發展規律,認真認識和總結這些規律,對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十分重要。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