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為什麼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2018年01月23日 13:41:00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報告原文】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習近平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專家問答】

  提問: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多項舉措,我們應當如何理解這一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義平:關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我理解有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方面,要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提高經濟增長的效益,要提高全要素生産率,這是我們當前經濟發展的關鍵。第二,應該有一個現代的産業體系,包括實體經濟、包括科技創新、包括金融産業、包括人力資本産業。第三個方面,應當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有了這樣的經濟體系,我們就可以穩紮穩打,高品質的發展我們的經濟。現代化經濟體系這個目標,是對應于我們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如果我們有一個現代的經濟體系,就應當有很好狀態的發展。

  提問:“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在新時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如何繼續深化?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馮華: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尤其要著力加大産業創新的力度。“三去一降一補”解決在更高水準上供求匹配的問題。現在發現我們的消費是不斷地在升級,我們的供給的升級速度顯然沒有跟上。我們到日本去買馬桶蓋,為什麼呢?主要是在前端的技術含量上。技術創新問題解決的,産品的品質提高了,高品質的供給就能夠和升級之後的消費進行匹配,消費升級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供給側改革。

  怎麼樣才能實現産業創新,提升供給的品質?我認為,要加大産業創新化和創新産業化的力度。産業創新化就是給已有的傳統産業導入技術,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來推動産業向中高端升級。

  再有就是創新産業化,是通過高科技的創業培育出新的産品、新的技術、新的業態、新的模式,能夠滿足不斷提高的人民群眾需求的新的要求。當然,要實現這樣一個高品質的供求匹配,我們需要在補上下功夫。重點是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上補短板,補短邊。

  提問:“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一“新格局”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意義何在?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黨的十九大報告裏面,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出了要在未來構建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要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這是對我們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來説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安排,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舉措。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然要體現開放發展的理念。我們很多的産業特別是製造業水準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一系列的成果,都離不開開放,也是因為開放助推了中國從一般性的製造業國家走向製造業大國,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也離不開開放的發展,也離不開開放進一步引領進一步的做強做大。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