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四年攻堅形成中國治霾模式

2018-02-05 09:56:00
來源:中青線上
字號

  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底氣從何而來

  四年攻堅形成中國治霾模式

  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北京市的空氣品質為優。環保部部長李幹傑在為期兩天的全國環保工作會上表示,目前正在制定打贏藍天保衛戰的3年計劃,2020年之前,要通過若干場攻堅戰,讓老百姓有更多的藍天獲得感。

  此前,全國環保工作會有過多次在霧霾天中召開的尷尬。而今年1月,北京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0%,躋身全國空氣最好的10個城市之一。

  從過去打好藍天保衛戰,到未來3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一字之變,背後的底氣是我國4年治霾經驗和成績單。

  李幹傑披露的最新數據表明,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都超額完成減排任務,其中北京2017年PM2.5年均濃度每立方米58微克的成績最為突出。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環保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看來,全國4年治霾的組合經驗已經形成了空氣品質改善的中國模式。

  約談背後的政府責任

  2017年新年伊始,山西省臨汾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就因空氣品質多次爆表被環保部約談。在約談現場,環保部負責人還指出,臨汾市不僅在冬季多次爆表,而且環境品質連續兩年惡化,6項空氣指標不降反升。

  被約談的臨汾市政府負責人慚愧地説,“如芒在背,如坐針氈”。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曾多次赴臨汾採訪,那次約談幾乎成為當地官員都會提及的“共同記憶”。臨汾市環保局負責人張文清在一個月前接受記者採訪時還表示,臨汾大氣污染導致的系列影響是“切膚之痛”。

  那次約談之後,2017年,臨汾市召開了兩次超過千人參會的生態環境治理攻堅行動動員大會,市裏給43個部門頒發了關於環保的目標責任狀,每一份內容都不同。約談一年之後,臨汾市需深度治理的428家工業企業,已完成269家,其餘全部實施停産整治;604家“散亂污”企業已全部完成整治。山西省環保廳派出的督察組的評價是,臨汾市約談限批問題基本整改到位。

  2017年,除臨汾之外,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就有北京市大興區、天津市北辰區、河北省趙縣、唐山開平區、邯鄲永年區、山東省淄博市及山西省長治高新區等地方的政府負責人因大氣治理不力先後被環保部公開約談。涉及的問題包括,治霾進度緩慢、政府部門幫企業弄虛作假等。

  王金南院士認為,打好藍天保衛戰的關鍵是落實黨政同責,2013年發佈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在制定時就已經設計了完善的責任分配和落實機制。

  行動計劃發佈之後,環保部就代表國務院與地方人民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並明確要進行年度考核,同時要求省級政府制定各自的實施方案,並將責任目標層層落實到基層政府。

  在王金南看來,藍天保衛戰不再是環保部門的單打獨鬥,而是相關部門共同發力的組合拳。他解釋説,各部門圍繞《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了20多項配套政策,包括成品油升級、煤炭品質管理提升、超低排放電價的價格補貼等政策。

  治霾4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了475.9億元專項資金和100多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援黃標車淘汰、散煤替代及北方12個試點城市冬季清潔取暖等重點工作,省、市、縣也實施了大氣污染防治資金三級配套。這樣的力度前所未有。

  這4年,我國大氣治理在政府責任方面的另一個創舉是,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實現了區域內的聯防聯控,減輕了區域污染傳輸影響。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