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進一步發展壯大國有經濟

2018-02-02 10:47: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 袁東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有經濟得以不斷發展壯大。

  一、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撐、控制、引導和穩定作用逐步增強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非國有經濟的異軍突起,國有經濟在全國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國有經濟在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強有力的支撐、控制、引導和穩定作用,並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首先,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國家大型工程等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領域,國有經濟佔主導地位。基於投資規模大、回收週期長、項目建設複雜能力要求高等多重因素,港口、鐵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供水供熱、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和運營等,基本都由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承擔。其次,在國民經濟的主導産業中,國有經濟具有較強控制力。石油石化、電力、煤炭、汽車、發電設備製造、鐵路機車製造等主導産業中,國有企業佔絕對優勢,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世界500強大企業。第三,在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中,國有經濟發揮著重要的引導力。國有企業在航空航太、高端裝備製造等尖端技術領域具有引領優勢。在移動網際網路、3D列印、新材料、新能源、機器人等眾多戰略新興領域,國有資本通過風險投資、産業基金等方式有較多投入,發揮著重要的産業引導作用。第四,在供電、金融、資訊、市政工業等公共服務領域,國有經濟保持了較強的控制力,對於維持社會經濟穩定意義重大。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資國企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資國企改革,將國資國企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投入了大量的政府資源,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圍。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國資國企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一是制定了國有企業改革“1+N”政策體系,為深化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二是推進了系統性的改革實踐與試點。國有資産監管機構職能轉變、企業分類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加強黨的領導等一系列改革任務都在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積極推進;三是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實施“三供一業”移交社會、企業瘦身健體、重組整合、去“僵屍企業”、去産能等重大舉措,企業發展品質和效益顯著提升。四是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健全,中央企業集團及各級子企業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絕大部分中央企業都建立和規範了董事會。

  三、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國資國企改革雖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改革任務尚未完成,在新時代,我們要堅持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繼續發展壯大國有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可以説,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必須達成國有資本從整體上比改革前實力更強、品質更優、規模更大的目標。

  同時,我們還要通過國有企業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從而發展國有經濟。具體來説,一是要將“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放在改革的重要位置;二是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促進企業經營機制轉變,激發企業活力;三是要以資本回報和效率提升為考核導向,引導企業和資本更多向強、優的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