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那些屬於中國年輕人的“幸福瞬間”

2018-01-29 15:1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近日,英國路透社採訪了多位中國年輕人。受訪者紛紛表現出了歸屬感和幸福感,顯得樂觀而自信。路透社稱,中國年輕人“兼具抱負和務實的優秀品質,世界屬於這一代人”。

  《青年參考》記者也採訪了一些你我身邊的年輕人。他們人生軌跡各異,喜怒哀樂不同,那些讓他們感到幸福的瞬間卻多有相似之處——把握當下,明日可期。

   3歲娃到村寨裏探班創業媽 

  直到臨産前,昆明女孩陳璐仍在加班。從辦公室離開後,她挺著大肚子叫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吃了頓重慶火鍋,算是對自己辛苦工作的犒賞。作為雲南滇文化創意産業平臺“拾翠”的創始人之一,陳璐覺得,孕育事業的艱辛和成就感不亞於孕育生命。

  如今,兒子已經3歲,“拾翠”也越做越大,成為雲南傳統文化“走出去”的知名品牌。“拾翠”致力於把許多散落在深山中的傳統工藝進行加工和包裝,使其融入現代都市人群的生活,得以重生和發展。有時候,陳璐深入雲南的村寨舉辦一些非遺手工藝品的發掘保護活動,會把兒子帶上;小人兒在村子裏玩得不亦樂乎,身旁的陳璐則忙得滿頭大汗。“我和兒子挺享受這種‘各自嗨’的狀態的。”陳璐對《青年參考》記者笑言。

  一次,兒子到陳璐晾曬雲南手工藍染布的院子裏“探班”。空曠的郊外院落裏,3米多高的竹架上,深淺不一、花紋多樣的藍染布隨風搖曳,很有幾分童話氛圍。兒子激動地在布匹間跑來跑去,跑累了,就把自己裹進藍布,歪著身子,只露出小腦袋衝著媽媽笑——陳璐用手機錄下來了這一刻。此時此景讓她覺得很幸福。

  “我很幸運,從事著自己熱愛的事業,傳承著祖輩美好的生活方式。更幸運的是,‘拾翠’可以説是站在了風口上,國家政策對文化産業非常扶持。我的家人也對我非常支援,讓我得以平衡事業和家庭。”

  作為一名文化産業創業者,陳璐非常關注國家的文化戰略。她注意到,十九大報告強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讓她很受鼓舞,因為,“這就是‘拾翠’一直想做的事”。

  牽著愛人的手紮根基層 

  不久前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化學系的吳昊,曾是校園裏的“風雲人物”:在學術上,他是一枚學霸,多次參加催化化學領域的國際會議;生活中,他曾任清華校研究生會副主席,還是校園話劇舞臺上的明星,他在清華大學原創話劇《馬蘭花開》中扮演的科研人員“小高”,幾乎被每個清華學子所熟知。

  畢業時,美國一家知名研究所向吳昊拋來橄欖枝。人人都以為吳昊會到大洋彼岸做一名科學家時,他的選擇令親友大吃一驚:遠赴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做一名基層公務員。

  吳昊告訴《青年參考》記者,這個選擇緣起于6年前清華園裏一條“不起眼的”公告——《關於招募原創話劇〈鄧稼先〉(編者注:後更名為〈馬蘭花開〉)主要演員的通知》。鄧稼先是我國“兩彈一星”元勳,也是吳昊最崇敬的人之一。吳昊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選拔,並成為劇組的一員。排演期間,吳昊跟隨劇組學習了當年兩彈元勳們的人物傳記,走訪了青海221廠、青海原子城、新疆馬蘭基地等兩彈元勳們當年學習、工作過的地方,深受觸動。

  《馬蘭花開》在鄧稼先工作過的幾個地方巡演時,觀眾的反應讓吳昊非常難忘。

  “那裏的一線科研人員和官兵,看《馬蘭花開》時的笑點、淚點都與普通人不同。”吳昊回憶,“比如,當演到鄧稼先對妻子許鹿希表示,對於自己的任務,他‘不知道、不能説’的時候,臺下的觀眾都會心地笑了起來。”吳昊感到了這笑聲中的沉重。

  在采風和巡演的過程中,吳昊接觸到了一批在基層紮根的清華學長,學長們對去基層的選擇始終“無怨無悔”。自那時起,吳昊便暗暗立下了赴基層工作的抱負。

  當吳昊把自己紮根基層的想法告訴當時的女友時,女友的第一反應是“堅決反對”。女友在澳大利亞讀博士,與吳昊已經戀愛長跑了7年,一直盼著吳昊博士畢業後兩人能一起在國外發展。女友一度給吳昊下了“最後通牒”:不出國,就分手。但吳昊堅持自己的人生選擇,不斷地做女友的思想工作。終於,在吳昊博士畢業前,二人結婚了。

  在婚姻登記處,吳昊和妻子穿著簡單的米色畢業衫,在大紅的幕布前頭低著頭,笑得合不攏嘴。很少秀恩愛的吳昊把這一幕發在了朋友圈,在他心裏,這是他最幸福的瞬間。

  多年不吃午飯的人生等來一個轉折 

  在宇涵的印象裏,自己似乎已經很多年沒有吃過午飯了。

  這並不是因為要減肥。來自黑龍江省嫩江縣的宇涵是北京東直門一家美容院的美容師,每到中午的時候也是顧客最多的時候,她總是沒有時間吃飯。對此,這個90後姑娘的對策是,“早飯吃得盡可能多,這樣可以一直撐到晚上;在兜裏多放幾塊糖,實在撐不住了就吃一顆”。

  宇涵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9點到晚上不知幾點,這取決於顧客到店的時間和顧客所做項目時間的長短。幹到深夜對宇涵來説是常事。除了每週三的調休,一週中的剩餘6天,宇涵幾乎都是這樣度過的。

  苦嗎?説不苦好像是假的,但宇涵對《青年參考》記者説,“其實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

  她喜歡和來自各行各業的顧客聊天,仿佛坐在小小的美容間裏就接觸到了大千世界,汲取了來自其他生命的養分。一些相熟的顧客會給她很多人生建議:“你不能一輩子做美容師,你將來該怎麼辦?”有人建議她把技藝練好、多攢一些錢後,就簽約成為一些網路生活服務平臺的“手藝人”,這樣更自由;有人建議她到三四線城市創業,開設集“美容、養生、咖啡廳”為一體的時尚休閒社交平臺;一位顧客是大學教授,她建議宇涵報考她學校的成人本科項目,“年紀輕輕,多唸書準不會錯”……

  這些來自陌生人的溫暖,穿透了宇涵生活中的層層迷霧,讓她更有信心尋找屬於自己的路。有什麼是一定不可能的呢?

  上個月,宇涵破天荒地向美容院請了假,説家中有事需要處理。事實上,她去了一趟大理。一個與她相識多年的顧客準備在那裏開客棧,看中她的細心和善良,邀請她幫忙打理店裏的業務,並開出了較為優厚的待遇,也承諾簽正式合同。她動心了。

  蒼山洱海邊,滿目清澈。宇涵對《青年參考》記者回憶:“跟做夢似的,那一瞬間,感覺自己掉到了藍寶石裏。”

  這是多年勞累忙碌的生活中少有的,讓宇涵感到純粹、寧靜、幸福的瞬間。

  這是一個不缺機遇的時代,另一種生活在向她招手。她心中顯然已有了答案。“我知道打理客棧肯定很不容易,但我可以盡最大的努力學啊。過去那麼多辛苦我都不怕,將來的苦我也不會怕。”

  摘自《青年參考》 2017年11月1日12版

  本報記者 蔡夢吟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8年01月29日 08 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