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四川經濟提質增效深度發力

2018-01-29 13:2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本報成都1月28日電  (記者劉裕國)“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産業”,正在建設中的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研發總部項目,是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與四川省全面戰略合作落地的第一個項目。隨著這一項目在成都的落地,四川將成為全國航空與燃機産業的重要一極。去年,四川全省新項目新企業新産業等新動能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50%,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超過50%,經濟提質增效成效顯著。

  兩個“超50%”,是四川持續用力轉方式調結構取得的成果。前不久閉幕的四川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加快經濟強省建設步伐”。四川將力促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汽車、航空與燃機、軌道交通、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設備等産業發展壯大。

  兩個“超50%”,也和四川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密不可分。“降成本持續發力,全省去年為企業和社會減負達700億元。”省企業減負工作負責人介紹。四川出臺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35條舉措,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去年,四川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工業利潤同比增長25%。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分別達到9181億元、6989億元。金融業總資産和上市公司數量居中西部第一。

  降本減負紅利,激發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在長虹內部有一個共識,即創新研發,投入不設上限。”四川長虹“當家人”趙勇介紹,“家電巨頭”長虹正瞄準雲平臺、雲服務,搶搭物聯網時代快車。目前長虹內部已成長起一批“小而美”企業,專門從事物聯網模組生産、自動售賣終端産品等。“三四年的時間就從零做到了幾億元。”

  提質增效的有力舉措對投資者、合作者的吸引力也進一步增強。元旦前夕,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四川)項目在四川大學華西校區開工,這是我國首個生物治療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癌症等新藥研發週期有望減半。”參與項目規劃設計的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楊金亮介紹。去年12月以來,四川省密集與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浙江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四川省校合作“朋友圈”快速擴大,已增加到16所知名高校。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29日 01 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