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型職業農民超1400萬人

2018-01-28 13:4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用傳統方法養豬不僅浪費資源,而且效益低下。”江西省浮梁縣經公橋鎮歧田村村民程志遠是個老牌養豬專業戶,如今對於新興的迴圈生態養殖也是門兒清:種植玉米、紅薯用來喂豬,利用豬糞建起沼氣池,沼氣用來炒菜燒飯,沼液沼渣用來種植蔬菜,收入比以前提高近3倍。這得益於他的一個新身份——新型職業農民。5年來,他多次參加縣裏舉辦的免費技術經營培訓,通過考核被認定為新型職業農民。

  經過多年持續不懈的奮鬥,截至目前,我國像程志遠一樣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規模已經超過1400萬人,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加速涌現。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到2020年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將達到2000萬人,成為現代農業先導力量。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初步形成規模,將有力促進“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等問題的解決。

  政策措施堅實,覆蓋更廣了。近年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進行部署安排,2012—2017年連續6個中央1號文件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提出要求,陜西、山西、湖南、江蘇等10多個省市區先後出臺專門文件或規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納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部分省還列入農業現代化或民生工程考核。

  制度體系健全,力量更強了。經過探索,目前已經建成從中央到省、市、縣的四級建制,形成了一支擁有近2萬名專職人員和5萬餘名兼職教師的農民教育培訓專業隊伍,目前70%以上的示範縣基本建立起“教育培訓、規範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培育制度。2012年以來,全國共培育各類新型職業農民400多萬人,大多成為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和骨幹。

  創新手段方式,路子更寬了。各地突出綠色發展,推動新技術、新成果、新裝備應用。構建新機制,支援鼓勵有條件的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市場主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運作等方式參與培育。應用新手段,對接全國農業科教雲平臺等農業資訊化服務平臺,為農民提供靈活便捷、智慧高效的線上教育培訓、移動互聯服務和全程跟蹤指導,實現線上線下融合。(記者常欽)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