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成為金錢的奴隸,影視作品就會沒了靈魂

2018-01-27 19:05: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一個時期以來,有一種輿論稱:現在搞影視不差錢。

  不可否認,大量資金的注入對文藝繁榮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本來,這是一件好事,但遺憾的是,一些企業家輕浮跨界,低俗、庸俗、媚俗之風有所抬頭,“流量明星”大行其道、天價片酬不斷攀漲、“神劇”氾濫、爛片霸屏......在利益驅使下,個別文藝工作者偏離了正確的價值觀,放棄了社會責任,讓影視作品失去了靈魂。

  固然,影視作品的創作不能缺少金錢。但影視作品不應該成為投資商眼中的一塊“地皮”,蓋什麼房子,如何設計,以什麼為賣點,誰出錢誰説了算。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文藝不能成為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擲地有聲的話語切中時弊,更回應了人民的心聲。為什麼一個時期老百姓對文藝的問題反應這麼集中和突出,是因為有一些文藝工作者,離開了人民的需要,唯市場馬首是瞻,甚至被資本所綁架,“一味追逐市場和沾滿銅臭味”,如此創作出的作品必然成為了“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許多文化産品要通過市場實現價值,當然不能完全不考慮經濟效益。然而,同社會效益相比,經濟效益是第二位的,當兩個效益、兩種價值發生矛盾時,經濟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要服從社會價值。”這是習總書記對當代文藝工作定下的衡量標準,哪個效益是第一位的,哪個價值更重要,顯而易見。

  文藝作品是商品,但它首先是承擔意識形態領域對國家主流價值觀的傳播。離開這一點,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不會允許你為所欲為。

  當然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需要法律和制度。對於那些有錢就任性,執意拍攝與主流價值觀格格不入作品的,政府要堅決管。對於那些臺上火得很,臺下吸毒嫖娼,劣跡斑斑,那些動輒要高價,前呼後擁耍大牌的,政府就應該堅決採取措施。

  在文化市場漸趨理性的情況下,人們對那些以資本作領帥,純粹以吸人眼球賺收視率的做法,漸漸由反感開始避而遠之。熱鬧之後,社會冷靜下來,人們漸漸發現,還是那些有思想有靈魂的作品,能夠給人以教育和啟發。投資商和文藝工作者,只有把眼光放在如何做好有思想高度的作品上,才能長久地、真正有效地佔領市場,才能造福社會,贏得人民的喜愛。因為這樣的作品給老百姓的不是低俗的娛樂,而是流淌著人民的情感,感受著人民的冷暖,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這樣的作品與人民的心是相通的,因為它是以人民為中心的。(作者陳先義,文藝評論家、《解放軍報》文藝部原主任)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