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飛天時代楷模】訥言者聶海勝:此生以夢問蒼穹

2018-01-24 11:12: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夢想成真的人不多,航太員聶海勝是其中一個。

  幾十年前,聶海勝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長出了翅膀,在天上飛。”記者追問:“那您是什麼感覺呢?”他認真地想了想,説:“很暢快。”

  那時,聶海勝還是湖北襄陽的一個普通農家少年,與茫茫太空最大的聯繫,便是幹農活歇息時偶然地抬頭一望,他並不知道,在未來他將兩次駕乘載人飛行器,作為從數萬人中篩選出的佼佼者,去替人類、替祖國探索宇宙。

  農家走出的飛行員 曾經歷生死考驗

  聶海勝出生在湖北襄陽一個不富裕的農村家庭。從外表上看,他並不出眾,個頭中等、面孔方正;父親早逝、姊妹眾多,生活的壓力早早就塑造了聶海勝吃苦耐勞、踏實穩重的性格。

  在1983年被空軍部隊招飛以前,聶海勝的人生軌跡與那個年代大多數的年輕人並沒有多少不同。聶海勝話不多,每一句都很謹慎。在記者的追問下,他努力地回想著離開家去部隊那天早晨的細節:“沒有什麼不同,我母親做了碗麵,吃過後我就出門了。”

  訥言者慧於心。智慧分為很多種,聶海勝鋒芒不露,但性格的優勢很快在訓練中顯現出來,沉穩、老練、不急不躁、意志力堅強,這些特質指向同一個答案——他會是個優秀的飛行員。

  生死考驗很快來臨。1989年6月13日,在成為一名飛行學員6年後,他遇到了自己飛行生涯中最麻煩的一件事兒——發動機空中停車。飛機起飛11分鐘後,他正準備駕機向4000多米的高空衝刺,突然,座艙外“砰”的一聲爆響,儀錶盤上的轉速、高度迅速下降,艙內溫度急劇上升,地面指揮隨即下達跳傘指令。保護飛機,是很多飛行員面臨危險時的本能選擇。聶海勝沒有打算放棄自己的“戰友”,他一次次努力,試圖挽救它。800米、600米、500米……飛機離地面越來越近,聶海勝無奈地拉下了彈射開關。

  再睜開眼睛時,聶海勝躺在稻田裏,幸運的是,除了掉了一隻鞋,他渾身上下哪兒都好好的。出人意料的是,27天后,在經過檢查一切合格後,聶海勝又回到了藍天——曾經決定命運的“生死場”。

  一些執著、一些把握、一些無畏,聶海勝很快就成長為空軍一級飛行員,先後飛過殲五、殲六、殲七等機型,安全飛行時間1480小時。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