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外輿論持續關注2017年中國經濟數據 中國高品質增長給世界經濟帶來信心

2018-01-23 15: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全年GDP總量首超80萬億元,增速在經過近7年調整後首次回升……中國經濟2017年的優異表現可謂世界經濟復蘇中的一抹亮色,海外輿論高度評價中國經濟增速回升對世界經濟復蘇的積極意義。

  俄羅斯塔斯通訊社、國際文傳電訊社等俄羅斯主流媒體對中國2017年經濟數據作了廣泛報道,指出2017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6.8%,全年經濟增長速度升至6.9%,實現自2010年以來首度回升且為2015年以來最高。

  俄羅斯《生意人》報以“中國經濟增速超預期”為標題詳細報道2017年中國相關經濟數據。報道指出,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82.72萬億元,與2016年相比增長6.9%,超出了中國政府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期。去年年初,中國政府曾將經濟增長預期設為不低於6.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去年10月份將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提升至6.8%。報道指出,中國政府近年來追求更高質、更高效的經濟發展,並將其定義為新常態。中國去年能保持穩定健康發展勢頭主要得益於為保障建成小康社會而採取的重要舉措。與此同時,報道還提到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6.3%,結束了連續5年下降的態勢。

  塞內加爾國際問題專家蘇萊曼法勒表示,中國經濟回升預示著世界經濟的全面復蘇。對非洲而言也是個非常好的消息。近年來,中非各領域合作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參與到中非産能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嘗試,中國在經濟結構調整、發展“綠色GDP”、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與之前較為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相比,現在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都有很大提高,中國經濟的巨大潛能也將繼續得到充分釋放。

  蘇萊曼法勒表示,對於非洲國家來説,現在是加強與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工業園發展産能合作,在貿易、現代農業、衛生制藥、電子商務與物流、通訊技術、現代服務業、旅遊等領域全方位擴大合作的良好機會。目前,在中國調整經濟結構取得顯著成果之際,擁有充沛勞動力資源的非洲,不僅在地理上與歐美市場距離較近,也有著出口優惠待遇。這對於承接勞動密集型産業,是天賜良機。非洲要實現發展,不僅需要追求一定的增長速度,也要注重追求增長的品質與産業平衡,一味靠出口資源追求眼前的增長不是非洲應該提倡的發展模式。蘇萊曼法勒認為,要想實現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實現三大領域的均衡發展,擴大投資和消費在經濟中的作用,同時要儘快補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短板,實現國內和區域乃至全非洲的互聯互通,發掘未來的經濟增長點,找出適合非洲實際的經濟持續增長之路。

  蘇萊曼法勒表示,幾年前中國開始主動調整經濟結構,結束粗放型高增長時,曾有很多西方媒體鼓吹“中國經濟崩潰了”。實際上他們並不了解中國的雄心與眼光,也不了解中國的智慧。中國是在主動降速的同時,對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作了全面梳理和調整,卸掉制約經濟發展的負擔,解決多年困擾經濟發展的老問題。就像一個人要跑馬拉松,身上的負擔太重,總是影響速度,白白消耗體力。休整一下,卸下負擔,輕裝上陣,才能跑得更快,跑得更遠。中國經濟復蘇也給非洲帶來了信心。一方面,中非之間的貿易將繼續快速發展;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會到非洲來尋找投資和合作的商機,中非經貿合作的領域會更寬更深。中國經濟“自我調整”為非洲樹立了榜樣,值得非洲各國政府和相關學者研究。

  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大衛蒙亞耶教授對2017年中國經濟取得6.9%的增長驚嘆不已。大衛認為,這充分證明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能夠成功應對各種挑戰和困難。大衛還表示,這也從一個側面顯示,西方國家唱衰、看空中國經濟前景的論調並不成立。許多西方機構、媒體和專家學者看待中國的眼光並不客觀,他們的論斷往往缺乏科學分析,摻入了許多主觀色彩。今年,南非將主辦金磚峰會,中國則將主辦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大衛相信,一個經濟上更有活力的中國將為金磚機制和中非合作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民營銀行——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大衛薩姆阿爾認為,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超過市場預期,表明中國經濟企穩向好勢頭強勁,中國仍是全球經濟復蘇和亞太地區保持增長的主引擎。他認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正在穩步推進,經濟運作情況與決策設計目標越來越契合。他表示,在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積極效應帶動下,印尼經濟轉型的外部環境更趨穩定;中國連續多年保持印尼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穩居印尼第三大投資國地位,這些對印尼經濟發展、産業升級、擴大就業、技術創新均有促進作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中國資本有力支援了印尼旅遊業、創意産業、數字經濟等新經濟的發展,表明中印尼兩國經貿合作前景廣闊、潛力無限。(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李遙遠 郭 凱 蔡 淳 田 原)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