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指尖傳承十九大 網際網路幫青少年扣好人生扣子

2018-01-21 10:48:00
來源:未來網
字號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些高度濃縮的話語怎麼讓孩子們理解。

  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網站)北京1月21日電(記者 廖瑾 和海佳)“向小廣告宣戰”。北京市海澱區金海學校,剛上初三的王斐用雙手跟騙人的小廣告“作戰”,指甲裏摳滿了膠紙。

  王健宇是北京市海澱區金海學校的團委書記,十九大開幕前後,他一直在想,怎麼讓學生感受到十九大的意義,3萬多字的報告怎麼跟學生講。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些高度濃縮的話語怎麼讓孩子們理解。

  秀出十九大後新氣象 新辦法更對孩子胃口

  “十九大內容涉及到我國發展的方方面面,對於知識面和閱歷還很有限的12、13歲的學生來説,會感到很抽象,不容易理解。”王健宇説。他和學校尋思著,這個年齡的孩子喜歡什麼?喜歡做、喜歡秀、喜歡網際網路、喜歡熱熱鬧鬧地討論,一個個點子蹦了出來。

  “你看,這道題應該這麼做......”“奶奶,水燙嗎?”2017年,國慶節和中秋節雙節期間,金海學校組織全體中學生開展“喜迎十九大 志願你我行”,撕小廣告、給老爺爺老奶奶洗腳掃地、輔導校學生作業,同學們幹得興致勃勃,王斐和趙茜玥做志願還做成了習慣。

  緊接著,臨近年末,“獻禮十九大 青春展風采”又火熱召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書法、繪畫、攝影、陶藝等300多件作品亮相。用泥條盤起的桃心,書寫的“友善”二字讓王健宇記憶猶新。

  “讓上位的思想轉化為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領悟和體會,激發青年學生的活力。”王健宇逐漸摸索出來一套帶動學生學習十九大精神的方法,在聽、念、讀之外,也許動起來、秀出來更對這群孩子的胃口。

  線上問答贏得學生喜愛 學習十九大少年動動手

  出生在網際網路時代,這批00後對網際網路有天然的親近感。包括金海學校在內的海澱區多所學校根據這批青少年的特點,還開通了“不忘初心跟黨走 青春建功新時代”線上答題競賽,移動網際網路+競答,附帶獎勵機制的方式讓學生們爭先在網上開始了比賽。“我今天只用了10秒就做完了”“我都答對了!”,王健宇説,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做得慢,到後來越來越熟,PK競答的時間越來越短。

  網際網路競答的的方式不止在校內,在海澱區流行,近年來勢頭漸長的線上教育培訓企業也開始加入到十九大知識的傳播隊伍,讓學生走出課堂後也能“動動手指就學知識”。

  作為中小學線上教育領頭羊,利用技術優勢,作業幫開通了“學習十九大 少年賦新知”的網上知識競答。

  “作為一家科技教育平臺,肩上擔著的是國家的立德樹人的重托,我們時刻記著自己的使命和職責。”作業幫創始人兼CEO侯建彬告訴未來網記者,希望不僅能傳遞學科知識,還希望能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學生感悟:堅守初心,才不會丟失自己

  參加完網上競答比賽後,江西省進賢二中的學生舒伊恒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記得尤為清楚。“不忘初心,其實就是一種人生的精神追求,思想追求,最終成就我們的實際行為和結果。”他説,我們只有保持自己思想的政治,堅守初心,才不會迷失方向,丟失最初的自己。

  這句話把舒伊恒拉回一年前。那個時候的自己打算學吉他,吉他、琴譜都買齊了,最後卻放棄。“現在有點後悔,一點可以拿出手的才藝都沒有。”他嘆氣,本來挺開朗挺活潑的自己,看到學校組織才藝活動開展藝術節的時候,只能站在舞臺邊巴望著。

  他下定決心,以後放棄前一定要思考一次、兩次、三次,覺得放棄值不值,如果不值,就堅持,就做。

  雖然學校和社會各界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帶領青少年學習十九大、關注時政方針,但有人卻表示青少年年紀尚幼,是否有真有必要從小就關注嚴肅、宏觀的話題?

  在山西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李海雲看來,青少年從小學習十九大,從小了解和理解國家發展的歷史和現實,有助於青少年真正從心底裏愛國家,愛社會,激發孩子內在的活力和動力。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的講話中講到,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未來網記者注意到,在近日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也進一步明確了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在學生學習,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課標”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之中,明確提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要求學生理解堅持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重要性,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轉化的意義,其中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根本任務。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認為:“我們的課程必須擔負起保留文化傳統的重任,回應國家發展戰略,樹立國家認同,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雖然現在多方支援鼓勵青少年學習十九大,關注國家發展命運,但是李海雲強調方式方法很重要。“否則可能不僅沒有作用,還會讓孩子逐漸覺得沒意思甚至反感。”她説道。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