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洞庭岳陽開啟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

2018-01-06 11:06:00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國際線上報道(記者 黎萌):“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洞庭湖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在保障長江流域生態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的引領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已成為擁有洞庭湖60%以上水域面積的岳陽市上上下下的共識,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成效顯著,過去常見的劣五類水已經越來越多地被四類、三類水取代。

  南湖是洞庭湖的子湖,位於岳陽市中心城區南部,水面面積15.6平方千米,它原為洞庭湖東岸的一個大湖灣,後因修築大堤,人為地把這塊湖灣與洞庭湖分隔開來,僅出口處建有一個與洞庭湖相通的控制性閘口。南湖由此成為了一個幾近封閉的湖泊,湖水補給依賴湖面降水、集雨區徑流水,還有就是岳陽市的城市污水,即這個近百萬人口的城市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的悉數流入。經年累月,南湖自然就成了劣五類水的聚集地。2008年,湖區首次出現藍藻,表明湖水呈富營養化狀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為了還家門口這汪水以清澈,進而保護整個洞庭湖及長江的水生態,岳陽市對南湖進行了包括截污、清淤、禁養、活水和嚴管的“十字”對症下藥措施。以禁養為例,原周邊規模化養豬有約10萬頭,通過連續三年實施禁養,現在基本做到湖岸1000米以內已沒有生豬飼養場。而活水方面,通過臨近的琵琶湖先把長江水引入,讓它通過南湖流入洞庭湖,最後再流向長江,達到流水不腐的效果。

  在嚴管方面,採取了包括打撈、清理、投凈水寶和一些生物製劑等措施,加強水生植物栽種以凈化水質。同時,進行人放天養,即每年春天投放大量魚苗,以能吃藍藻的大口鰱為主要魚種,也是生物凈水的方法之一。此法同時還增加了南湖的收入,每年可以因此收穫約100萬噸的魚産量。

  南湖新區管委會主任雷欣對記者表示,目前,岳陽市按照“十字”方針,已經在湖區水環境治理上投入超過80億元,而南湖水質也已由原來的劣五類提升至四類水的標準,湖中心基本達到了三類水質。“我們要力爭在2018年年底,使整個南湖水全部達到三類水水質標準。”

  據岳陽市環保局副局長萬四良介紹,目前岳陽的各類污水處理率已達到95%以上,全市39個長江沿江非法碼頭已關停、拆除並復綠,核心保護區約8萬畝歐美黑楊林清理完畢,湖區規模化畜禽養殖退養還凈年度任務基本完成,湖區濕地候鳥種類逐年增加……他説,在國家大環保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氛圍下,環境執法也比過去更容易進行了,因為有更多的群眾支援政府抓環境保護。“但畢竟地方的財力有限,因此,現階段最大的困難還是投入不足的問題,有些事想做但一時半會兒做不了或做不徹底。”

  記者在採訪中得知,在完成2017年洞庭湖環境治理任務的基礎上,湖南省委、省政府已開始實施2018-2020年的新“三年行動計劃”,將繼續把洞庭湖的生態環境整治工作向縱深推進。

  隨著水環境品質的逐步改善,岳陽的城市價值也逐步得到提升。2014年,岳陽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中國最具文化軟實力城市”兩項殊榮,是全國唯一獲此榮譽的地級市;201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全國宜居城市百強名單;2016年,獲“中國十佳綠色城市”榮譽稱號。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在毛澤東手書的唐代大詩人杜甫著名詩句的映襯下,登高望遠,極目楚天,八百里雲夢大澤的未來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