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世界發展的貢獻者:中國國家形象好感度穩步上升

2018-01-06 10:31: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中國整體形象好感度穩中有升,內政外交表現受好評”!

  1月5日,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聯合調查機構在京發佈《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6—2017》。報告通過國民形象、政治與外交、經濟、文化與科技、來華意願等多個維度,立體地描摹了海外受訪者心中的中國國家形象。

  這已經是第五次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調查在全球22個國家展開,涵蓋了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不同區域18—65歲的當地居民,共獲得全球11000個樣本。透過調查數據,我們看到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正日益被認可;中國的模式和道路正獲得越來越多的點讚;中國正以既古老又日新月異的姿態,贏得越來越多海外公眾的好感與探索意願。

  全球治理是亮點

  本次報告顯示,中國國家整體印象得分為6.22分(總分10分),延續了近年來小幅增長的勢頭。而分年齡來看,18—35歲的年輕群體對中國持有更好的印象,打分為6.6分。

  回顧5年來的調查數據,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運全認為,最明顯的是中國國家形象和海外公眾對中國的好感度在穩步上升。“而今年突出的亮點,是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受認可。‘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的主場外交,對中國國際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于運全對本報記者表示。

  本次報告顯示,中國對全球治理的貢獻表現獲得6.5分。近四成受訪者認可中國“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形象;超六成受訪者對中國在科技和經濟領域參與全球治理的表現表示“非常認可”或“比較認可”;受訪者還希望加大本國與中國的經貿合作(63%)和科技合作(61%)。

  “隨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外部世界所了解,海外對中國的認知更加符合實際。”北京大學國家戰略傳播研究院院長程曼麗説。

  國家發展獲好評

  除了中國的全球角色以外,海外公眾對中國的發展也表達了肯定。報告顯示,海外受訪者認可“中國發展道路和模式是中國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其中,年輕群體態度更為積極。

  中國的傳統強項,如經濟和文化等方面表現依舊強勁。其中一個新變化是,中國科技創新能力正成為中國閃亮的名片。報告顯示,59%的海外受訪者對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表示認可,高鐵(36%)、載人航太技術(19%)和超級電腦(16%)成為海外認知度最高的三項科技成就。

  “今年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發達國家對中國國內治理表現的認可度增幅超過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歐洲,很多受訪者對中國國家治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方面的評價顯著提高。”于運全説。

  未來發展被看好

  以對中國內政外交的肯定為基礎,海外公眾更對中國的未來發展表現出了信心和期待。

  這在調查中有著具體體現,比如預期中國即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海外受訪者比例,從2013年的17%增加至33%;38%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全球影響力將持續增強。

  對中國發展前景的看好也推高了海外公眾的來華意願。報告顯示,未來3年內,有計劃來中國學習、工作或旅遊的海外受訪者比例接近三成,其中印度尼西亞60%、沙烏地阿拉伯52%、印度51%、俄羅斯41%。他們計劃訪問的地區也開始向北京、香港和上海之外的更多城市分散。

  當然,海外公眾也對中國當前還存在的問題表達關切。比如63%的海外受訪者對中國産品品質問題表示擔憂,36%的海外受訪者關注中國面臨的貧富分化、環境污染等問題與挑戰。

  對此,于運全説,目前中國的確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這也是本次調查對現實的反映。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實現更加平衡、充分的發展,這正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記者 王 萌 李 婕)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01月06日 第 02 版)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