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華視點:養老錢、救命錢通通被盯上,警惕伸向老人的詐騙“黑手”!

2018-01-05 08:4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福州1月4日電 題:養老錢、救命錢通通被盯上,警惕伸向老人的詐騙“黑手”!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良、王成

(圖文互動)(1)養老錢、救命錢通通被盯上,警惕伸向老人的詐騙“黑手”! 

  民警在福建省晉江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反詐騙中心工作(2017年12月29日攝)。近日,福建福州一退休老人被詐騙分子冒充“公檢法機關辦案人員”,幾個電話騙走賬戶資金300萬元。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歲末年初,多地發生老年人遭詐騙的案件。這些案件單筆涉及的資金少則幾萬元,多的達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老人正成為電信網路詐騙、集資詐騙、銷售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重點受害群體。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近日,福建福州一退休老人被詐騙分子冒充“公檢法機關辦案人員”,幾個電話騙走賬戶資金300萬元。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歲末年初,多地發生老年人遭詐騙的案件。這些案件單筆涉及的資金少則幾萬元,多的達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老人正成為電信網路詐騙、集資詐騙、銷售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重點受害群體。

  老人成通訊網路詐騙受損最大群體,其中56至60歲老人平均受騙金額超4000元 

  2017年底,福州退休老人陳某突然接到自稱是公安辦案人員的電話,對方對陳某的個人資訊很熟悉,並聲稱公安機關發現陳某的銀行賬戶涉嫌洗錢,要對其進行調查。

  隨後,陳某又接到多個顯示為不同地區號碼的電話,有的是“公安民警”,有的是“檢察官”,對方都聲稱陳某的賬戶在多地被用來洗錢,要對其賬戶進行“清查”。

  慌了手腳的陳某把自己的情況對“辦案人員”和盤托出,並按照對方的要求到銀行新開設了一個網上銀行賬戶,將自己的存款、理財保險金等全部轉到這個賬戶。為了“配合賬戶清查”,陳某把賬號、密碼和動態驗證碼都告訴了“辦案人員”。詐騙分子很快將賬戶300萬元資金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目前,這起案件還在偵查之中。

  這並非個案。近日,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網際網路+反電信詐騙”錢盾平臺發佈《2017中國反通訊網路詐騙報告》,報告顯示,老人正成為通訊網路詐騙受損金額最大的群體,其中56至60歲的老人平均受騙金額最高,超過4000元。據了解,針對老人的詐騙案件類型眾多,包括投資“養老院”、民間高息融資、購買“保健品”等。

  重慶公安機關近日破獲一起涉案上千萬元的詐騙案件。詐騙分子獲取老年人、病患者個人資訊後,冒充醫學專家,誘騙受害人購買上萬元乃至十幾萬元的“特效藥品”,被騙人員上千人,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

  福建三明公安機關破獲的一起涉及上百名老人投資“養老院”的集資詐騙案中,犯罪分子專門向老人散發傳單,以講授投資理財知識為由,誘騙老人參加培訓,再拋出投資“養老院”項目,還邀請部分老人實地考察,騙取300多萬元資金。

  多地公安民警告訴記者,有的老人被騙光養老錢、救命錢,傾家蕩産,有的老人被騙後既憤怒又懊悔,承受巨大心理壓力和創傷,疾病發作,臥床不起。

(圖文互動)(2)養老錢、救命錢通通被盯上,警惕伸向老人的詐騙“黑手”! 

  這是福建省晉江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反詐騙中心(2017年12月29日攝)。近日,福建福州一退休老人被詐騙分子冒充“公檢法機關辦案人員”,幾個電話騙走賬戶資金300萬元。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歲末年初,多地發生老年人遭詐騙的案件。這些案件單筆涉及的資金少則幾萬元,多的達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老人正成為電信網路詐騙、集資詐騙、銷售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重點受害群體。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冒充公檢法辦案人員是常見詐騙類型,租用高檔寫字樓聚會要警惕 

  記者調查發現,與以往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抽獎詐騙等傳統套路相比,當前侵害老人的詐騙犯罪活動呈現新特點,犯罪團夥組織性更強,專業化程度更高。

  福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相關部門負責人吳文蔚説:“冒充公檢法辦案人員是常見詐騙類型,老年人最易‘中招’且被騙金額較大。這些詐騙分子詳細掌握了老人的個人資訊,且打著國家權力機關的旗號,不少受害者對公檢法辦案流程、銀行賬戶特別是網銀賬戶操作不熟悉,慌亂之下急於自證清白,被詐騙分子‘牽著鼻子走’。”

  此外,詐騙團夥還通過註冊皮包公司,租用高檔寫字樓、居民小區作為聚會場所,舉辦培訓班、投資者現身説法,甚至邀請老人實地考察,讓投資者先嘗到一些“收益”甜頭,再誘騙更大投資。

  南京市中級法院2017年12月底宣判的一起造成損失10億余元的集資詐騙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以投資生態農業、參與項目行銷等為名,以高額回報為誘餌,誘騙上萬人參與投資。

  據介紹,受害群體中,中老年人佔多數,被詐騙團夥天花亂墜的宣傳迷惑,受高額利潤引誘,造成重大損失。

  接受記者採訪的多地公安民警介紹,針對有的老年人精神孤獨,身邊缺少陪伴等特點,犯罪團夥還大打“溫情牌”,通過舉辦養生講座,噓寒問暖,發放小禮品,組織抽獎、聚餐等,逐漸取得老人信任,再實施詐騙。

  基層反詐騙宣傳應防流於表面 

  泉州豐澤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大隊長莊文平説,不少詐騙團夥是流動作案,一旦出現風吹草動或詐騙得手就迅速跑路,再到其他地方換一個身份繼續實施詐騙。

  多地公安民警提出,基層要提升預警、預防能力,對於這類風險隱患苗頭問題,要發現、處置在前,改變當前造成重大損失再去查處的被動局面。工商、公安、街道、社區等基層單位要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可疑線索,形成查處、打擊合力。

  此外,對老人的反詐騙宣傳要更有針對性。記者調查發現,不少鄉村、社區、派出所等基層單位的反詐騙、投資安全宣傳流於表面,更多是發放傳單、發送短信,一年半載舉行一兩次集中宣傳等,很難入腦入心。

  泉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一大隊大隊長陳宗慶説,要組織民警深入社區,定期開展培訓宣講。可以把老年人受騙的典型案例,編成情景劇、地方戲曲等進行巡演。另外,子女平時要有意識提醒老人防騙,關注老人異常動態,及時發現、制止上當受騙。

  民警還提醒老人,自身要提高警惕,加強學習,了解新型詐騙手法。涉及投資、集資、民間高息融資等業務要到銀行、證券交易場所等正規金融機構進行,不要被高額回報誘惑。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