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比賽誰的核按鈕大,世界本不該這樣

2018-01-04 08:45: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朝鮮半島局勢向何處去,堪稱2018年的第一大不確定性。新年伊始,半島問題出現兩個動向。一是韓國歡迎朝鮮派團參加平昌冬奧會,並建議9日在板門店舉行韓朝高級別會談。雙方3日下午還重啟了板門店直通電話渠道,這是雙方接近兩年以來首次恢復接觸。第二個動向就有幾分戲劇性了。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新年賀詞中表示,自己的辦公桌上有一個核按鈕,朝鮮導彈已經可以打擊美國全境。特朗普總統顯然很生氣,他2日發推特説,他的辦公桌上有一個更大的核按鈕,而且這個核按鈕真的管用。

  朝韓恢復接觸,給很多人的印像是打開了一扇門。但是華盛頓對這扇門的反應相當冷淡。美方表示,如果無助於促使朝鮮棄核,華盛頓不會重視朝韓的會談。 

  和平解決朝核危機恐怕是當今世界難度最高的國際政治目標,但是朝美互相比誰的核按鈕“更大”“更管用”,肯定於事無補。而且,這種公開的攀比可以説前所未有,它對這個有核世界肯定不是好的示範。

  如果有國家相互進行核威脅成為習慣,會對21世紀國際關係産生一種毒化。動輒表示或者暗示我要用核彈打擊你、夷平你,這樣的示強方式在冷戰時期都極其罕見,希望朝美雙方還是對此保持克制。

  半島局勢僵成現在這個樣子,各方都很難受。局勢不再繼續惡化其實是大家的共同利益所在。那麼怎麼來實現半島緊張的“穩中有降”呢?

  讓我們來看一看,朝鮮2018年不再搞核子試驗,大幅減少或者長時間暫停導彈活動會有可能嗎?從朝鮮目前發出的資訊看,這種可能性應當説是存在的。金正恩的新年獻詞表示,朝鮮核武力建設已經完成,指出2018年將把振興經濟作為重要任務。

  現在需要美方也給出減少在半島軍事演習的哪怕模糊信號,用該信號與朝方的信號進行相互試探和博弈。如果朝美的互動逐漸形成降低軍事對抗的傾向,接下來就會有各種可能性浮現出來,給局勢帶來曙光。

  核武器和洲際彈道導彈本身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平壤又難以追求世界大國地位,其核武器所對應的戰略目標很大程度上是確保國家的基本安全,而非當做綜合戰略博弈的工具來用。朝鮮擁核的安全渴望在這個世界上是有替代保障品的,一旦半島局勢有所穩定,圍繞這個艱難話題就會形成一些商討的空間。

  朝核問題過去是存在“雙軌”的,一是對抗,二是商談,但現在只剩下對抗,結果是朝鮮核導技術逐漸成熟,半島局勢愈發緊張,各方不同程度受損,真正的贏家沒有一個。

  美國的實力足以使它不言自重,不怒自威,但美國並非“法力無邊”,它必須清醒認識自己力量的局限,比如它無法想壓垮朝鮮就能真的做到。

  半島需要一個休整期,各方都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別讓自己被對抗的慣性綁架了。長期受制裁對平壤來説總是難受的。與朝鮮比誰的核按鈕“大”,以此證明即使朝鮮導彈射程已經覆蓋美國,美方仍是“贏家”,這也挺滑稽、尷尬的。能否打破這一僵局,關鍵就看2018年了。

  半島局勢不會有真正相持狀態,它或者朝緩和方向轉折,或者繼續嚴重惡化。朝美互相炫耀核按鈕,這在幾年前是不可思議的。如果不出現重大轉機,更可怕的不可思議説不定就在不遠處。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