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亞華:鄉村振興戰略:通向理想彼岸的“橋”和“船”

2018-01-03 13:23: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王亞華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新戰略之後的首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會議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深刻闡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問題。會議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會議立足當前,面向長遠,就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出了戰略部署,標誌著我國振興鄉村大計的迎來極佳的歷史機遇。本次會議取得的成果,是指導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綱領性文件,也是“三農”工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

  【光明網專論】王亞華:鄉村振興戰略:通向理想彼岸的“橋”和“船” 

  鄉村振興的“三步走”戰略部署,是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一大亮點。會議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從內容上看,這一戰略設計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視為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把鄉村振興歷史進程佈局為循序漸進的三個階段,繪製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線圖。從時間上看,這一戰略設計與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有機銜接,為未來30多年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定了時間表。

  鄉村振興的“三步走”戰略部署,體現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中國自古即有“積跬步”的智慧。荀子《勸學》中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當代中國發展的成功,根本上源於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人民,鍥而不捨、持之以恒,一代接一代人接力式地努力奮鬥。黨的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設計,通過目標引領,經過六個“五年規劃(計劃)”的努力,實現了積小勝為大勝、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過去30多年中國的國情國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兩階段”戰略安排,更為具體地繪製了如何走向2050年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路線圖。“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一張好的藍圖一幹到底”,已經成為中國獨特的發展經驗。當前,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黨中央提出了鄉村振興的“三步走”戰略,部署打一場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持久戰”,規劃用30多年的時間分步實施完成。這是上述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的自覺運用和最新體現。

  鄉村振興的“三步走”戰略部署,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新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三農”工作所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行動指南。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還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帶領數億規模的農民群體實現現代化,而鄉村振興的“三步走”戰略正是我們為完成這項壯舉提出的中國方案,是我們通向理想彼岸的“橋”和“船”,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傢具有很強的啟發意義。這是習近平“三農”思想體系內涵的新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成果。

  鄉村振興的“三步走”戰略部署,對於中國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全局具有重大意義。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在堅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礎上,以分階段實施、分目標完成的謀略把握農業農村發展的大局,在戰略上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作為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按照鄉村振興的“三步走”戰略部署,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定信心、咬定目標,苦幹實幹、久久為功,扎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向前推進。在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必將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把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一步一步變為現實,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好詮釋。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