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新年賀詞再傳堅定改革的信號

2018-01-03 10:1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胡敏

  新年前夕,習近平主席發表2018年新年賀詞,在不長的賀詞中用了近80個字強調改革,這在我國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具有特別的意義。習近平指出,2018年,我們將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新年賀詞再傳堅定改革的信號

  “兩個必由之路”揭示了我們黨對近40年改革開放偉大意義的充分認識和高度認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則昭示了我們黨站在新時代繼續深化全面改革的意志和決心。

  40年彈指一揮間。40年間,改革開放成為中國發展最顯著的特徵,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更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

  事非經過不知難。40年前,在我國國民經濟接近崩潰的邊緣,社會經濟諸多方面發展已嚴重偏離正常軌道之際,我們黨力挽狂瀾,撥亂反正,合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意願,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大門。經過近40年來的艱苦努力,我們解放思想,勇於創新,從農村改革起步,不斷拓展到城市改革、企業改革、市場改革、政府改革和社會改革、文化改革、生態文明改革、黨的改革等各個方面,堅決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道道思想和體制障礙,奮力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當代中國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由封閉經濟走向了開放經濟,由一個農業國轉向了工業化、後工業化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全面進步,創造了為當今世人矚目、可以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尤其可貴的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趨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體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中國經濟也實現了由後進趕超轉為全面走向國際現代化的新時代。

  我們黨已經深刻認識到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站在中國新的歷史發展方位,我們要實現更高品質、更加平衡、更加開放、更為包容、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活力,改革的艱辛、困難、風險和挑戰一點也沒有減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高舉改革開放的偉大旗幟,深刻把握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的深刻複雜變化,牢牢把握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壓茬拓展改革的廣度深度,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顯提高。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改革開放也進入了新時代。要緊扣新時代已經發生歷史性變化的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還需要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勇於突破各種利益固化的藩籬;我們還需要敢於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堅決抵禦任何貪圖享受、消極懈怠、回避矛盾,乃至於損害人民利益、破壞國家安全、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切思想和言行;我們還需要大膽吸收人類文明一切有益成果,善於借鑒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現代國家治理經驗和成熟做法,從而切實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將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社會發展的規律性緊緊結合在一起。可想而知,實現新時代更高要求的改革任務,困難和挑戰是艱巨而複雜的。

  習主席在新年賀詞中指出:“中共十九大描繪了我國發展今後30多年的美好藍圖。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要把這個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幹好工作。”

  這不僅是針對全面建設現代化而説的,同樣也是對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要求。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路上,只要我們居安思危、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懈怠,牢固樹立“四個自信”,蹄疾步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我們一定能夠走在時代的前列,也一定能為解決人類發展問題貢獻中國的改革智慧和改革方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