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新寄語】共同奮鬥續寫民生靚麗成績單

2018-01-05 11:19: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講到2017年民生成績單,娓娓道來,如數家珍。 

  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邁上80萬億元人民幣的臺階,城鄉新增就業1300多萬人,社會養老保險已經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已經覆蓋13.5億人,又有1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340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扶貧搬遷、有了溫暖的新家,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數提前完成600萬套目標任務。 

  這一連串閃亮的數字,反映出我們共同奮鬥的努力有了結果,我們更加美好的生活有了改善,我們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日益增強 

  民生冷暖,始終牽動人心,關係萬家憂樂。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語重心長地説道,“我了解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就是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養老、居住、環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許多收穫,也有不少操心事、煩心事。” 

  單就“操心事、煩心事”六個字,雖時序寒冬,亦足以讓人心生濃濃暖意。 

  從牽掛困難群眾吃得怎麼樣、住得怎麼樣,到百姓關心的民生問題,在近年來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對民生工作始終念茲在茲既總結成績,又坦陳欠缺,在描繪共同奮鬥美好願景的同時,始終不忘強調抓細抓實。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生始終是習近平主席牽掛於心的重大關切,始終居于治國理政重要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作出“抓民生也是抓發展”的科學論斷,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在大江南北留下看真貧、解民憂的考察足跡……充分體現了習近平主席關愛人民的拳拳之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特別重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直抵人心的政策架構,讓人民群眾吃了定心丸。 

  值得關注的是,民生靚麗成績單的背後是億萬人民艱苦奮鬥的共同結晶,是中華民族創造偉力迸發的鮮明體現。 

  習近平主席無比感慨地説到,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天上不會掉餡餅。特別是對於身處新時代的廣大青年來説,一定要樹立艱苦奮鬥、實幹興邦的人生觀,在奮鬥中豐富人生、追夢圓夢。不是躺在社會保障網上睡到自然醒,不是俄國作家岡察洛夫筆下奧勃洛摩夫式空想,也不是喊幾聲“芝麻開門”財富就會驚喜地展示在眼前。個人的幸福終究是要靠打拼,靠汗水和智慧。 

  對群眾的態度,在民生上的作為,往往是檢驗宗旨意識的試金石。各級黨委、政府和幹部尤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帶著感情和責任去做民生工作,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民憂、紓民困,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讓我們不斷構建更加密匝的社會保障網,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眾,用共同奮鬥續寫民生靚麗成績單(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蔡恩澤)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