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錦:國企要做高品質發展的生力軍

2017-12-26 15:1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推進國企在落實品質第一、效益優先的要求中發揮領軍作用。通過優化重組,促進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傾斜,向實體經濟聚焦。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推進國企在落實品質第一、效益優先的要求中發揮領軍作用,為現階段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提出了一個新標準。國企做高品質發展的生力軍,應從管理、經營、技術等多方面著手。

  國有企業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首先應當在創新驅動發展中充分發揮骨幹和帶動作用。站在創新發展的競技場上,國有企業面對經濟重組、新一輪産業技術革命、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多重機遇,應掀起制度、技術、工藝、管理、文化、組織等各個方面的創新熱潮,從而催生一批率先掌握並適應這種變化的行業,一批率先使用新科技、發明新産品、滿足新需求、創造新商業模式的領軍企業。

  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適應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進一步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在新能源、新材料、資訊技術、基因技術等高科技領域,我們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相對較小,有些甚至已經從“跟跑”變成“領跑”。在這些有利條件下,國有企業應加快形成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使我們在風雲激蕩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用改革促進發展。一方面,國企混改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方面,有助於從根本上提升供給效率,穩定持續地降低企業杠桿水準和債務風險。另一方面,國企混改的推進,也有助於紓解要素市場和産業鏈條的結構性扭曲,為下游新經濟的發展鬆綁減負,最終形成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

  積極推動結構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在産業結構上,由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産業為主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産業為主轉變;在産品結構上,由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産品為主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産品為主轉變。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用改革的辦法推動結構調整,深化要素市場改革,以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産品創新等培育新供給、新動能,實現經濟的高品質增長。

  此外,國企還要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當前,國企繼續依靠資本和勞動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顯然不可持續,而且一味用提高資本勞動比的辦法提高勞動生産率,也會遇到資本報酬遞減這一瓶頸。因此,應從資本、土地、勞動力等生産要素投入的增長,轉到更多依靠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的軌道上來。比如,推動人力資本、知識增長、資本投入等要素升級,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下決心淘汰“僵屍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培育有競爭力的新産業、新産品,等等。

  作者: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李 錦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