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京市住建委:國企自用地建房非福利分房

2017-12-11 09:50:00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稱“北京為了調控房價,國企可利用自己的地建房分房了”。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解釋,這是對“北京市鼓勵國有企業利用自有用地建設保障房”政策的錯誤解讀。鼓勵國企拿出自有用地建設保障房,是增加保障房的供給渠道,而非企業自建房為企業內部職工福利分房,這些房源均面向社會符合條件的保障房家庭進行公開配租配售。

  上周,市住建委對外公佈了北京保障房的最新數據。其中披露,本市鼓勵國有企業利用自有用地建設保障房,目前已建設約12萬套。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對此舉措介紹為:“本市創新方式、多方籌集房源,進一步引導和鼓勵全社會支援參與住房保障工作,不斷拓寬保障房籌集渠道,多主體供給,形成了廣泛合力。”但是,這則資訊很快被網路媒體認為是北京回到房改之前、利用自有用地為企業職工分福利房的“老路”,並且將其作為這一輪北京樓市調控之舉。

  這一牽強附會的解釋立刻遭到市住建委的否認。相關負責人強調,國有企業利用自有用地建的都是保障房,嚴格通過公開搖號進行分配,分配對象都是符合條件的申請人群。

  鼓勵國企利用自有用地建保障房的舉措並非今年剛剛推出,在北京已經摸索多年,並有了很好的落地。2013年10月,北京推出自住型商品房,並提出年底供應2萬套的目標,也是多虧了國企自有用地入市。當年11月,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展出了北京第一批自住房項目的規劃設計方案,7個項目分佈在朝陽、豐臺、昌平、海淀,基本都是靠國企自有用地建設。從方案名稱上,也能看出這些項目帶著國企用地背景,比如朝陽的大紅門油氈廠地塊、高井星牌建材廠地塊等。

  這些地塊都要經過公開的招拍挂手續,不可能讓房源在企業內部消化。這些項目雖然是利用國企自有用地而建,但並沒有專門面向國企內部進行定向銷售,而是面向社會公開申購及搖號。只要符合相關條件,不論單位屬於哪,均有資格購買。

  不僅僅是自住房,本市此前其他類型的保障房也嘗試過類似途徑。早在2007年,本市首批限價房項目——紅獅家園,就是在原有的紅獅油漆廠用地建設的。此後,也不斷有企業利用閒置用地申請改建公租房等各類保障房。

  這些國企自有用地獲准改變土地性質蓋保障房,通常都是以底價成交,企業不會直接獲得土地收益。但盤活資源後,可以從保障房配建的車庫、商業配套等項目中獲取收益,這也是企業願意貢獻閒置地塊的原因。(記者 曹政)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