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匯率“殺傷力”讓南非華人頭痛

2017-12-22 09:46: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南非特派記者 李志偉】“治安不是影響在南非華人去留的主要原因,匯率才是關鍵。我們總體判斷明年南非的發展趨勢是企穩回升。”南部非洲上海工商聯誼總會榮譽會長姒海的一席話,勾勒出南非的經濟狀況以及華人內心的判斷。有人離開南非,也有人選擇南非。南非華僑華人數量約為30萬,儘管也有20萬或40萬的説法,但南非都是擁有最大規模華僑華人社團的非洲國家。《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中發現,大多數新僑依舊對南非未來抱有信心,選擇堅守。

  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唐人街南邊的中華牌樓主體工程已完工,與唐人街北面的中華牌樓交相輝映。2013年,南非總統祖馬出席北牌樓落成剪綵儀式,仍讓僑社津津樂道。但現在讓華人頭痛的是匯率下跌問題。舉例來説,2008年,在南非打工掙1萬蘭特/月,相當於1萬元人民幣,但2017年,1萬蘭特只相當於5000元人民幣。受匯率波動影響最大的是新僑中的打工者和一些做小生意的人。一位在開普敦某中餐館打工的廣東肇慶女子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在南非打工的收入與在廣州打工相差無幾,因為明年可以獲得南非永久居留,所以想留下來,“畢竟在這裡有一定基礎,回國真不知道還能幹什麼”。她的話反映了部分南非新僑的心態,就是中國發展越來越好,而南非蘭特匯率變化讓預期收入減少,所以去或留成了兩難選擇。一名華商説,大多數新僑兩頭跑,既在中國投資生意,也在南非堅守。記者在東開普省遇到兩名華人,其中一個生意一直沒有做大,正準備回國;另一人借錢來南非開了家小店,現在一年約有幾十萬元人民幣的收入,自稱“風險評估後,覺得生活還過得去,只是沒有以往掙得多”。

  在南非經商30年的華商陳義彪認為,南非華僑華人數量沒有減少,比如做生意做大的華商,已經涉及製造業、房地産、礦産等多元産業,“不是小打小鬧”,不可能因為匯率低就不做了。儘管匯率問題具有“殺傷力”,但南非的經商環境也在改善。關店回國的數量很少,其中一些人也考慮到家庭因素,如子女教育問題。據他介紹,現在華人居住區已經向商業區和當地中産階級居民區轉移。

  大環境是生意不景氣,加上南非移民局開始收緊政策,讓原本一些期待拿居留身份的人選擇回國。對此,南部非洲上海工商聯誼總會榮譽會長姒海説,“大家的生意都在堅持,利潤很薄,以進口為主的華商總體上面臨轉型。怎麼轉型,大家還在嘗試。主要是産品轉型和經營模式轉型。”在南非投資設廠生産的華商日子還很“滋潤”,因為他們使用本地貨幣生産,受影響較小。

  今年秋天,南非國家電視臺在黃金時段播放由南非記者拍攝的旅遊紀錄片《中國日記》,收視率超過5%,反映出南非民眾非常希望了解中國人的生活。據該片合作夥伴姒海介紹,計劃明年推出該片第二季。陳義彪認為,南非當地媒體大多依舊掌握在西方財閥手中,針對中國多有偏見。但他接觸的南非政府官員、中産階級、商人、學界等對中國的看法都很正面,“南非人比很多國家的人要對華人友好”。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