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京公廁︰城市新公共空間(事件新聞)

2017-12-22 09:09: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諸多城市中,如廁難、臟亂臭的“公廁囧境”普遍存在。近日,北京市制定《實施公廁革命提升服務品質工作方案》,明確全面提升街巷衚同、城鄉接合部、農村平房區公廁革命的目標。專家表示,破解公廁尷尬,需先解決找廁難、臟亂差、排長隊、設施缺漏等問題。

  僅需步行三五分鐘

  在大柵欄商業區,今年新改建的公廁讓人眼前一亮。改建後的公廁外墻採用倣古磚面,與大柵欄整體風格統一。公廁打破原有格局,採用無性別使用方式,建成獨立坑位,滿足附近居民、商戶及遊客的使用需求。廁所內部則是馬桶、嬰兒座椅、置物臺一應俱全,每個廁間都安裝了扶手,方便行動不便的人群使用。

  像這樣改造提升品質的公廁,今年北京計劃完成500多個。“十三五”期間,北京街頭300米至500米將設置一處公廁,市民步行3至5分鐘即可找到。

  城市公廁“三分建設,七分管理”,不光要建設好,更要管理好。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表示,造成公廁臟亂臭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不到位。“很多人以為廁所建成了就大功告成,對隨後的設備維護與衛生管理工作一概不管。這就造成公廁衛生領域很多人沒事做、很多事沒人做的現狀。”

  據了解,像大柵欄這樣的公廁,要求按需提供手紙,並有專人24小時值守保潔,做到隨臟隨保。還有一些公廁使用獨立水衝便器,設置無障礙設施,由保潔員巡迴保潔,確保公廁衛生管理不缺位。

  冬暖夏涼無異味

  分析人士認為,公廁雖小,卻事關民生,體現城市文明程度和公共服務品質。北京不僅居住人口多,而且是典型的旅遊城市,如果因公廁少、臟亂臭而受到詬病,必然有損城市文明形象。

  在人流密集的北京西客站北廣場,今年已完成9個公廁的升級改造,並新建公廁20個,新增女廁位數量超過六成,極大緩解了如廁排隊現象。公廁內新加裝的電漿迴圈換氣系統,能夠篩除空氣中的硫氨等物質,保持空氣清新。

  “針對男女廁位不合理問題,可根據不同場所、不同人群及群眾特性進行實際調研,然後合理科學規劃即可。比如,在商場逛街的女性居多,女廁位可多設置;在體育場所,男廁位則要多設置;而在居住、辦公區男女廁位各佔一半。”潘家華表示。

  如何解決居民區人們普遍反映的公廁異味問題?環衛部門對公廁除臭技術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和試點,明確了適合實際的除臭系統需求。針對大部分公廁建在居民區周邊的情況,除臭系統被隱蔽安裝在吊頂內部,做到不影響市民使用體驗、不佔用室內空間。同時一些公廁內安裝了電採暖設備,讓市民冬季如廁環境更為舒適。

  冬天不冷、夏天不熱、聞著不臭,是北京公廁改造的目標。北京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新建改建公廁將以清潔、實用、環保為宗旨,提高女廁佔比,加裝排風除臭系統,實現智慧控溫,冬天溫度不低於12攝氏度,夏天不高於30攝氏度,將公廁建設成設計科學、設施齊備、乾淨整潔的城市新公共空間。

  5年改造1.9萬個公廁

  “十三五”規劃中,北京開啟第五次公廁革命,引人注目。5年間,北京將對全市1.9萬餘個公廁進行改造提升,目標是如廁環境得到根本改善,消滅三類以下公廁,街巷衚同、城鄉接合部及農村等平房區公廁得到全面提升,擁有一批智慧、節水、節能,資源迴圈利用的新型公廁,除臭、無障礙等人性化功能基本實現,餐飲行業廁所對外開放,交通、旅遊、園林及鐵路系統公廁服務顯著提升等。

  一個城市公廁數量眾多、分佈均勻、結構合理,可以大幅提高市民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潘家華表示,廁所的主要功能是如廁,保障其乾淨、舒適、衛生等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需求。

  目前,北京各區已將廁所革命提上日程。東城區已將保溫、除臭、節水技術應用在公廁的品質提升上;朝陽區將作為城鄉接合部公廁改造試點,進行包括真空排導、糞便資源迴圈利用等改造;門頭溝農村地區將因地制宜,改造旅遊景區廁所30個,改造民俗村、新業態等旅遊接待場所廁所44個。

  廁所問題不僅關係到旅遊環境的改善,也關係到市民工作生活環境的改善,關係到國民素質提升、社會文明進步。“把廁所當事業做,沒有做不好的。”潘家華表示,破解“公廁囧境”還有諸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除相關部門的努力外,還需要全民參與維護。潘家華建議,國民素質教育至關重要,尤其需要從學校教育開始,培養民眾的公共衛生意識。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