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網路直播平臺荒郊挖古物 現場演示盜墓神器用法

2017-12-20 15:45: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近段時間,一些網路直播平臺出現冠以“考古”之名的短視頻或直播內容,其中,有人在荒郊野地打洞刨坑挖出“古物件”,有人現場演示洛陽鏟探土並詳細介紹使用方法。這些短視頻或直播帶來哪些社會危害?《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調查。

  賀明不知從何時起迷上了藝術品收藏。儘管從事證券投資工作比較忙,但對於各大電視臺推出的鑒寶節目,賀明一期不落。

  前些時,賀明發現學習鑒寶考古知識的新渠道,一些App或直播平臺有不少關於藏品、考古的視頻。

  不過,看著看著,賀明覺得有些不對勁,“在一些視頻裏,有人直接拿著洛陽鏟探土”。

  視頻顯示“挖出唐朝瓷器”

  賀明在北京工作多年,“從事證券投資費腦子,我就把鑒賞藝術品、把玩文玩當作業餘愛好,就當一種放鬆自我的方式”。

  前不久,賀明發現,在一些網路直播平臺上有不少關於藏品、考古的視頻,但他覺得“有點問題”。

  在賀明的介紹下,記者下載安裝了幾款短視頻App。

  登錄App,記者以“考古”等關鍵詞進行搜尋,發現有不少網路主播,有的網路主播有數萬粉絲。

  點開這些視頻,記者發現,絕大部分視頻所展示的內容是,人們在荒野、山谷、山洞、農田等處拿著已挖出的古錢幣、陶片、瓦罐等進行講解;有些視頻拍攝的則是挖掘、找尋的過程。

  “這些小視頻所拍攝的畫面,大部分都故意隱去標誌性建築和人物臉部,視頻裏的人也未明確指出自己所處的具體位置。大多采用俯拍的方式,對自己的雙手和物件進行局部特寫。”賀明説。

  記者隨機點開一款視頻App內的一段小視頻,其畫面及解説顯示,兩個人在夜裏帶著挖掘設備,打著手電筒來到某條河流的淤灘邊。將錄製設備擺放好後,二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辛苦”挖掘打洞作業後,逐漸將一些瓷器從泥水中打撈出來。視頻中,兩人交流説,挖出的瓷器是唐朝時期的瓷具,雖然有點小殘缺,但在“黑市”上依舊能賣個好價錢。

  這些人的行為算什麼?

  “肯定不是考古。考古屬於國家行為,其目的是通過研究祖先遺留下來的東西進而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一般不會通過這種渠道傳播考古過程。而且,視頻裏那些人的對話,也明顯不是考古工作者所説。”賀明説。

  來自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馬英從小就接觸藝術收藏品銷售。他告訴記者,真正的盜墓賊是不會正大光明將自己盜墓的挖掘過程和所得之物進行曝光的,尤其是發佈在網路上。“其實,目前在短視頻平臺上發佈考古類小視頻的人,應該不是盜墓賊,估計是借此為噱頭吸引粉絲。但是,這種行為不值得提倡”。

  “在有些視頻裏,有人從地裏挖出物件後,看上幾眼就説出所挖物件的名稱、年份。”賀明説,這顯然是嘩眾取寵,不少網友評論都説是做秀。

  網友稱想買洛陽鏟試試手氣

  因視頻未顯示具體地址,記者難以進行實地調查,無法確定這些視頻所反映的內容是真的盜掘古物還是做秀。不過,不管視頻所反映行為的性質如何,網友在直播平臺視頻App上傳播此類內容,顯然會誤導受眾,造成負面影響。

  就目前來看,此類視頻的負面影響已經出現。

  記者查看多個視頻發現,其內容有的是介紹如何判斷地下土壤層變化、墓葬大小、文物數量等,有的是詳細介紹洛陽鏟、分金定穴等使用方法,有的視頻中還出現了地下金屬探測器、探針、天然電場物探儀、蛇管探頭、磁鐵探測儀等現代科技産品的現場教學。

  在一段小視頻中,視頻解説介紹,“到達指定位置後,我們需要差不多每隔一米就進行鑽探,確保不遺漏。在具體使用時,身體保持直立狀態,然後雙手垂直用力往下握桿旋轉,提桿倒土;到達十來米的深度後,則須迅速上提,一鏟一看,觀察並記錄土壤層包含物、土質、顏色等變化,然後與其他鏟頭的土壤數據進行比較;當鏟頭中所含土壤很少或遇到淤土、朽木時,意味著有可能遇到了墓葬,此時就需要停止繼續往下打洞,以免洛陽鏟觸碰到古物”。

  記者發現,在一些視頻App上,相對展示所謂文物的價格、屬性、年代等方面的短視頻來説,這些使用洛陽鏟探土類教程視頻更受網友歡迎,有的播放量甚至達到幾十萬。

  在評論區,有網友留言稱,“終於知道傳説中的盜墓神器——洛陽鏟怎麼用了,我現在就去網上下單,過幾天到貨了去試試手氣”。

  同時,這些上傳視頻的用戶也會不定期進行直播。記者進入直播間後發現,在互動時,很多粉絲均表示願意和主播一起組團進行挖掘。當談到具體出發時間和集合地點時,主播則要求粉絲加自己的微信私聊溝通。

  “個人認為,講解洛陽鏟探土盜墓應屬於違法行為。而且,此類視頻在一定程度上誘導公眾加入所謂‘尋寶’的行列,這種做法幾乎等同於教唆犯罪。”馬英説。

  有網路平臺不審核發佈內容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一些視頻App上,發佈此類視頻的用戶不乏以考古專家、某某考古隊等進行賬戶命名。對此,記者向兩款視頻App舉報投訴中心工作人員進行了諮詢。

  一款App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網路平臺上的確存在與“考古”相關的視頻。就命名問題而言,用戶一開始可以先用其他名字進行註冊,成功後可以對其進行更改。

  同時,兩款App的工作人員介紹説,網友上傳的視頻必須先通過審核部門的事先審核才能發佈。不過,對於此類賬戶命名所涉及的資質審查部門、程式以及視頻內容是否真實的審核標準,他們均表示不方便透露。

  對此,記者嘗試在兩個平臺上傳短視頻。在一個平臺上,記者上傳結束瞬間就成功發佈;在另一款App,上傳視頻後需要兩分鐘左右才能成功發佈。

  《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資訊服務管理規定》第七條規定,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提供者應當嚴格落實資訊安全管理責任,要對註冊用戶的真實身份資訊進行認證。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原標題:有視頻顯示在河邊挖掘古瓷器有視頻介紹洛陽鏟探土方法 網路視頻平臺驚現荒郊野地挖“古物”)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