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搶人大戰”來了!有單位開價80萬專搶這類人才

2017-12-17 09:12:00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原標題:“搶人大戰”來了!多地頻出新招,有單位開價80萬專搶這類人才。。。

  落戶降門檻、買房有補貼……今年以來,部分二三線城市紛紛出臺引才新政,除了繼續向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等高層次人才伸出“橄欖枝”,還大規模引進高校畢業生。一時間硝煙瀰漫,被輿論稱為“搶才大戰”。

  然而,這場“搶才大戰”才剛剛開始。這不,最近一條新聞再次刷爆網路,有單位願意為醫學博士提供最低80萬元的安家費。

  各地在這場“搶人大戰”中有哪些新的優惠政策呢?地方在招募人才的過程中該注意些什麼?

  供需關係不平衡

  醫學類人才吃香

  有醫院給醫學博士80萬安家費

  近期,醫學類人才緊缺引發關注。據了解,受“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及新的養老政策和城市發展需求的影響,近年來許多醫院擴張場地擴招人才,而醫學類高校並沒有擴招,且醫學生培養時間長,供需關係很不平衡。

  有些醫院為了招人才,在現場提供筆試場地,只要合適直接簽約。

  12月13日,在廣東省2018屆高校畢業生急需緊缺人才醫學類專場供需見面會上,醫療、企事業單位招聘需求40000余人,來自180多所高校的25000余名學生入場應聘。

  “醫院對於人才的需求,可以用‘吞噬’來形容。”南方醫科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劉海峰 表示,如學校輸血、影像、麻醉、兒科、産科、婦科、病理等科室的醫學生,更是各大醫院相互爭搶的對象。他預計,緩解這一人才供需矛盾至少需要10年時間。

  人才的緊缺,導致不少高校的優質畢業生就業選擇更多。就南方醫科大學的情況來看,許多同學還未畢業就已經收到了多個offer,如今南醫大畢業生平均每人都有6.2個崗位可選擇。

  劉海峰 表示,醫科類本科畢業生一個月的底薪至少都有6000元。

  另外,湖南衡陽中心醫院黨委書記肖友儒 透露,對於引進的醫學博士,他們將提供最低80萬元的安家費,如果是學科帶頭人,安家費將提高到100萬元。此外,還有15萬元的科研啟動經費,且承諾妥善安置家屬就業。

  珠海人民醫院院長陸驪工 介紹,對於博士後人才,該院提供35萬元安家費,“我們同時還給簽約者配偶解決落戶和工作問題,學科帶頭人年齡50歲以下符合條件的可以一次性獲房補200萬。”

  “辦理錄用手續後,就給20萬元安家費,每人平均到手收入十三四萬。”11月12日,在江蘇省2018屆醫藥衛生類畢業生人才交流大會上,一名招聘負責人説道。

  為搶人才

  各地政府頻出大招

  有些地方優惠力度前所未有

  為了吸引、留下大學生,用人單位絞盡腦汁,政府也沒閒著。

  近期,多個城市動作不斷,頻放“大招”。

  上海解決文化人才安居問題

  據@上海發佈 12月15日消息,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出臺的《關於加快上海文化創意産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相關情況。

  在文化創意産業方面,對青年人才,把解決“海漂”文化人才安居問題擺在突出位置,加大人才公寓、公租房保障力度;探索文創人才享受居住證積分加分等政策,鼓勵青年人才紮根上海。

  探索將文化創意産業重點專業納入非上海生源高校應屆畢業生進滬就業重點專業和緊缺專業目錄。

  南京在南京就業創業即可落戶

  12月15日,南京市政府發佈《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中表示,應屆高校畢業生,及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在南京就業創業即可落戶。

  在寧就業創業且家庭在本市無自有住房的青年大學生,可以申請租住人才保障住房。如果沒有租住人才保障住房,可按博士 1000 元/月、碩士 800 元/月、學士和技師 600 元/月的標準,領取相應的住房租賃補貼。

  對青年大學生、就業困難人員在南京首次創業,並正常經營納稅 6 個月以上的,政府將給予一次性 4000 元的創業成功獎勵。

  西安重點高校生源給予租房過渡期

  近日,西安市出臺《關於進一步鼓勵吸引高校畢業生在西安就業創業的意見》。

  近5年畢業或35周歲以下的高校畢業生創業,可申請貸款,額度最高50萬元,期限一般為兩年,並給予50%貼息。

  3年內普通高校或5年內“985”“211”院校畢業大學生被納入人才公租房保障範圍,免於資格審核,給予1-2年租住過渡期,過渡期內執行廉租房租金標準。據介紹,租金每平米僅為2.89元,免收物業管理費和電梯公攤費。

  年齡在35周歲(含35周歲)以下的高校畢業生,願意在西安市市區就業、創業並定居生活的,可持相應學歷學位證書等證件,直接申請落戶,享受城鎮居民公共服務。

  11月,鄭州市出臺鄭州史上最高“含金量”廣納人才新政。

  “零門檻”落戶範圍覆蓋職業(技工)院校畢業生、高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對新引進落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歲以下的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生,三年內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鼓勵先落戶後就業,落戶後暫未就業或創業的,按上述標準發放6個月的生活補貼。

  對符合上述條件的博士、碩士和“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在鄭首次購房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2萬元購房補貼。

  武漢幾乎每月都有政策出臺

  自2月打出“五年留下百萬大學生”口號後,武漢幾乎每月都有政策出臺。

  現在,武漢已經放寬落戶制度,大學生幾乎可以“零門檻”落戶,並將推行“社區公共戶”“人才住房券”等制度。而且武漢市大學生在就讀期間就可以個人名義繳存公積金。

  未來5年,武漢將建設和籌集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滿足20萬人的租住需求;爭取“讓更多留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

  長沙長沙人才新政22條

  今年8月,“長沙人才新政22條”正式落地。湖南長沙對新落戶並在長沙工作的博士、碩士及本科畢業生(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

  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並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新進企業博士後工作站的博士後科研人員,給予10萬元生活補貼。

  瀋陽首次購房給予補貼

  對新落戶並在沈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碩士和本科畢業生,在沈首次購買商品住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和1萬元購房補貼。

  原籍非瀋陽的全日制高校畢業生首次來沈就業創業,可享受博士800元/月、碩士400元/月、學士200元/月、不超過三年的租房補貼。

  成都推行“先落戶後就業”

  今年7月19日,成都發佈“人才新政12條”,推行“先落戶後就業”,普通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證即可落戶。同時,在本市同一用人單位工作2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憑單位推薦、部門認定辦理落戶手續。

  成都今年還提出“蓉漂”計劃,為前來成都找工作的人才提供7天免費住宿。

  專家支招

  引進來也需留得住

  做優環境讓人才“如魚得水”

  “搶才大戰”雖然彰顯了各地對人才的迫切需求,但是“搶”亦有道。

  業內專家 表示,爭奪人才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在真金白銀的政策驅動下,大量高校畢業生的到來,將為城市發展注入新鮮血液。但優惠政策只是第一步,關鍵還是要加強人才環境建設,著力優化人才生態環境,讓人才安心留在城市就業、創業、生活,這樣才算真正贏得了人才。

  據報道,目前人才環境問題已經進入了各地的視野。浙江各地普遍提出,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城市。日前,山東萊蕪市對標國內相關城市對當地人才環境情況進行了評估,並在新聞媒體進行公佈。負責該評估項目的中國人事科學院研究院原院長吳江 表示,現實中,人才創新創業遇到不少中梗阻的問題。人才環境建設,必須從需求出發,要讓人才參與環境建設,形成“珊瑚礁”一樣的人才生態系統。

  也有相關人士提醒,爭奪人才各地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在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彥平看來,二三線城市的“搶人”政策奏效後,將有利於實現人才合理佈局,縮小東中西部、一線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