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吃下定心丸 種上新希望(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2017-12-13 13:3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12月初,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土城子鄉平頂山村,眼看土地馬上就要上凍,山坡上的挖掘機緊張作業,平整出一道道梯田。來年,這裡漫山遍野將栽上扁杏林。

  “大夥都知道杏樹收益好,能活好幾十年,可等三年才能挂果,五六年後才能有穩定的收入。”村委會主任許國棟直言,第二輪土地承包還有十年就要到期,村民們擔心扁杏栽植只是“給他人做嫁衣裳”。

  從電視新聞裏看到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大夥兒的顧慮打消了。“心一下子就穩了!”村民徐秀春笑著告訴記者,明年開春,她準備在原來的玉米地裏栽上扁杏。

  對七成耕地都是山坡、降雨量偏小的平頂山村而言,扁杏就是脫貧致富的“金疙瘩”。過去,鄉親們世代靠天吃飯,只種些蕎麥、綠豆等雜糧,每畝地僅收入五六百元。15年前,村黨支部書記杜福明帶領村民開始嘗試種植扁杏,種地收益才慢慢好起來。雖然扁杏樹苗價格貴、見效慢,但是耐寒、成活率高,産出的杏仁品質好,杏肉還可以做果脯,每畝地最少能帶來上千元收入,真正的旱澇保收。

  2017年,扁杏更成了村民眼中的“救命樹”。入春以來村裏遭遇大旱,莊稼幾乎絕收,耐寒抗旱的扁杏卻大獲豐收,自願種植扁杏的農民越來越多。當地政府“添柴加薪”,不僅幫著組織土地平整,還免費為村民提供杏樹苗。

  天時、地利之外,還要有人和。黨的十九大給億萬農民吃下“定心丸”,也點燃了土城子鄉農民種植扁杏的熱情。最近一個多月,全鄉新增5000畝扁杏林。

  今後三年,土城子鄉扁杏種植面積計劃擴大到10萬畝,扁杏核産量將達1萬噸,産值可望突破1億元。按照扁杏面積每人平均7.5畝計算,每畝地純收入最少可達1000元,每人平均收益7500元。“杏仁銷往赤峰市和河北承德的加工企業,目前供不應求。鄉里還規劃在平頂山村和化吉營子村建設杏仁、果脯加工廠,提高産品附加值。”土城子鄉黨委副書記于洪峰説。

  春天看杏花,秋天看紅葉,扁杏林的美景點燃了土城子鄉發展旅遊業的火花。奈曼旗旗委書記張華説,“3年10萬畝扁杏的産業規劃只是個開始,未來我們還準備在發展壯大特色農業的基礎上做好生態旅遊大文章。”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13日 01 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