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馳騁草原六十載 扛起紅旗再出發——回訪內蒙古最早的烏蘭牧騎

2017-11-24 13:35: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3日電 題:馳騁草原六十載 扛起紅旗再出發——回訪內蒙古最早的烏蘭牧騎

  新華社記者賈立君、劉懿德、王思北

  冬日草原,雲白天藍,暖陽高照下的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桑寶拉格蘇木額爾登塔拉嘎查(村)那順陶格圖家的蒙古包裏器樂和鳴、歌聲飄蕩,熱鬧非常。

  23日上午,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12名演員來到這裡為牧民群眾表演新編的《心中的歌》等文藝節目。這是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收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後的第一場演出,演員們熱情高漲,觀眾喜氣洋洋。

  就在兩天前,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稱讚“烏蘭牧騎是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了黨的聲音和關懷”。

  總書記的回信溫暖大草原

  今年10月9日,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在家的16名隊員聯合署名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彙報烏蘭牧騎的成長和進步情況。

  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隊員們回信,勉勵大家“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烏蘭牧騎,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嫩芽”,後被引申為“紅色文藝輕騎兵”,是適應草原上地廣人稀特點而誕生的文化工作隊。1957年,蘇尼特右旗成立了由9名演員組成的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由於他們的節目靈活新穎、貼近生活,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廣受草原人民喜愛。此後,內蒙古各地紛紛效倣建立各自的烏蘭牧騎,目前全區活躍著75支烏蘭牧騎,每年演出超過7000場。

  而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則特別出名——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多次觀看他們的演出。目前,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共有演員47名,今年已演出100多場。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通過現代傳播手段很快傳遍了整個內蒙古大草原。“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充滿了關懷和信任,溫暖了遼闊的大草原。”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長孟克吉日嘎拉説,總書記的回信對大家寄予了殷切希望,隊員們將繼續堅持在基層廣闊的舞臺上服務人民群眾。

  “我們向總書記彙報了烏蘭牧騎始終不忘初心,一直活躍在草原上,用老百姓最喜愛的方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隊員賈鳳英説,“總書記在信中説我們‘迎風雪、冒寒暑’‘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這就是我們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真是説到我們心坎上了。”

  遼闊的草原既是烏蘭牧騎服務群眾的舞臺,也是文藝創作靈感的源泉。成立60年來,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深入牧區、廠礦、駐地部隊和廣大群眾中,累計演出10000多場次。在此期間,他們創作了近3000部作品。孟克吉日嘎拉説:“我們越是深入基層、紮根群眾,就越是滿懷靈感、充滿活力。”

  60年紮根基層服務牧民群眾

  今年83歲的伊蘭,是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首批演員之一。憶及當年的往事,頭髮花白的她笑容滿面:“那時候,馬、馬車和紅旗是全隊9名演員下鄉時的主要裝備。馬車拉著樂器服飾雜物和女隊員,馬匹馱著男隊員,紅旗則是烏蘭牧騎的標誌。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只要遠遠地望見高舉紅旗的一隊人馬,牧民們就知道烏蘭牧騎隊員們來了。”

  “紮根基層,深入群眾,是烏蘭牧騎的初心。”伊蘭説,烏蘭牧騎的職責就是為廣大牧民送歌獻舞,歌唱牧民幸福生活,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每到一個牧點,隊員們都與牧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有時候,我們邀請會拉馬頭琴、會唱民歌的牧民和我們一起演出。那淳樸的笑容、爛漫的歌聲、動人的舞姿,至今都時常出現在我的夢裏。

  伊蘭説,下鄉演出時,總有遠道而來的老弱病殘牧民,演出結束後隊員們就把蒙古包讓給他們,自己睡到馬車上,趕上颳風下雨,就乾脆鑽到馬車下面睡覺。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就是這樣用真情實感與牧民交流交往,“這樣才能交心,牧民才認可你、支援你、喜歡你。”

  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剛成立的時候,物資缺乏,化粧品極少。演員們經常借用牧民的衣服鞋帽來演出,沒有口紅就用紅紙染唇,沒有眉筆就用燒過的火柴棍描眉。即便如此,大家依然樂此不疲地工作,因為自己的演出給群眾帶來了快樂,讓空曠的草原活躍起文化氣息。

  著名歌唱家德德瑪1960年進入家鄉額濟納旗烏蘭牧騎後,在基層磨煉整整3年。她説:“烏蘭牧騎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如果沒有這個平臺,我也不會走上音樂這條道路。希望新一代的烏蘭牧騎成員們能夠繼續發揚優良傳統,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把更多優秀文藝節目帶給農牧民。”

  新時代扛起紅旗再出發

  舞姿翩翩,歌聲嘹亮。23日下午,在蘇尼特右旗文化大樓的排練廳裏,烏蘭牧騎的演員們正在綵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草原記憶》《醒悟》等新劇目。

  “喜鵲枝頭叫喳喳,總書記回信送給咱。字字句句暖在心,情不自禁拉起馬頭琴。”這是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演員瓦剛寶力道最新創作的“好來寶”開場白。

  21日,58歲的瓦剛寶力道學習了總書記回信後激動不已,當晚躺在床上興奮得睡不著,突然有了靈感,披著被子即興創作了“好來寶”《總書記來信記心中》:十九大報告繪藍圖,總書記的囑託牢記住;草原作舞臺,藍天為幕布,新時代開啟人人誇,扛起紅旗再出發。

  內蒙古的烏蘭牧騎從誕生那一天起,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發展方向,在實踐中形成了良好的傳統和作風,成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

  “烏蘭牧騎是一個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相統一的‘大學’。”曾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烏蘭牧騎工作過13年的國家一級演員武利平對記者説,烏蘭牧騎特別接地氣,隊員們基本都是一專多能人才,所表演的節目都取材于生活,深受廣大群眾喜愛,是真正的人民文藝,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他説,紮根基層的烏蘭牧騎培養出大批藝術人才,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是對烏蘭牧騎的肯定和認可,“我們應當尊重傳統、學習傳統,繼續‘輕裝上陣’,發揮‘短平快’特點,在新時代要有新作為。”

  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勉勵讓大家信心滿懷,今後將加倍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更接地氣的作品,發揮好演出、宣傳、服務等功能,為新時代基層文化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眼下,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正在排練的新劇目《醒悟》就是取材于當地精準脫貧的事例。孟克吉日嘎拉説:“我們要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用沾滿生活氣息的作品謳歌黨的好政策、宣傳好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基層幹部群眾加油、鼓勁!”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