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外專家樂觀展望2018世界經濟 肯定中國貢獻

2017-12-13 09:2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外經濟學家在11日至12日舉行的2017央視財經論壇上指出,2017年全球經濟繼續企穩、復蘇、回升態勢,新動能顯現,2018年增長預期樂觀。

  2017年全球經濟實現共同增長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體首次實現共同增長”,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董事總經理戴樂賢指出,自2008年以來的十年間,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儘管遇到挫折,但總體經濟增長呈現上升趨勢,“2017年全球經濟表現積極,2018將是非常樂觀的一年”。

  戴樂賢強調,自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全球經濟三分之一增長由中國貢獻。過去十年間,全球經濟發展重心已顯著向亞洲轉移,而亞洲經濟未來發展前景依舊持續樂觀,很多領域料將持續增長並出現新的增長潛力。

  由於2017年經濟增速超預期,穆迪在最新發佈的報告中將中國2018年經濟增速預期從6.3%上調至6.4%。多家國際機構在2018年宏觀經濟和市場展望中普遍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18年保持強勁增長。穆迪認為,2018年中國官方將更加重視經濟增長品質、更加強調降低經濟增長對於環境的負面影響、更加著力降低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以提升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縮小經濟發展不平衡性。

  2018年中國將繼續為全球增長注入動能 

  越來越多的國家將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視為“強心劑”和“定心丸”。希臘駐華大使列奧尼達斯羅卡納斯舉例説,在歐債危機復蘇的過程中,來自中國的貿易和投資成為希臘經濟增長的一個支柱,“我們特別希望中國能夠繼續增長,繼續為世界經濟提供支撐,我們需要這樣的增長,才能在看待未來的時候心存希望”。

  對於世界經濟在2018年如何保證增長勢頭,戴樂賢強調,全球貿易體系保持開放非常重要。他預測,亞洲地區的貿易和投資仍將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羅卡納斯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例,強調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他表示,一個開放、平衡、包容、穩健的新架構,以推動增長和促進發展為目標,在未來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重要的推動因素,也能夠增強經濟的彈性。

  中國經濟增長由“數量時代”轉向“品質時代” 

  對於中國經濟在2017年的表現和2018年的展望,中方與會經濟學家更樂於強調“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增長”,從“數量時代”轉向“品質時代”。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指出,觀察2017年中國經濟可以看到,創新帶來的新動能非常活躍,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興産業表現亮眼,但仍有很多已經失去競爭力的老的産業沒有及時退出,“總體來説,新的我們做得還不錯,舊的退出需要加大力度”。

  “關鍵還是要關注新舊動能的轉換”,黃益平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眼點最後要落到新舊動能的轉換,實現舊的退出要解決“錢從哪來、人往哪去”的問題,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有效結合。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也指出,世界和中國經濟“週期性調整”基本到位,“結構性調整”在未來還需要一個過程。在看到中國經濟整體穩中向好的同時,也需意識到其正在經歷深刻的轉型過程,既要堅定信心,也不能掉以輕心。“我們不要緊盯速度,上去一點或下去一點,增長品質的提高和效率的提升,對中國經濟長遠發展是最關鍵的”。(肖欣)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