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夢”提出五週年:為世界經濟注入正能量

2017-11-29 13:14: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中國夢,是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執政理念。2012年11月29日,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習總書記首次提出中國夢的概念。他説:“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之後的五年,習近平在多個場合不斷闡釋豐富這一概念。歸結起來,中國夢的內涵和外延至少包含兩點:一是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夢;二是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今年11月29日是從國家層面提出中國夢概念五週年的日子。這五年來,中國在追逐夢想的同時,也發生了喜人變化。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正起,全面依法治國順利開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化,神州大地活力迸發,砥礪人心的中國夢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在中國夢指引下,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改革創新,創造出新的發展奇跡,不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動力,也為中國贏得了世界讚譽。中國已經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之路,呈現出鮮明的中國風格、中國特色、中國氣派。過去五年來的外交實踐和成就證明,中國共産黨人不僅有信心、有能力建設好自己的國家,而且有信心、有能力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參照、啟示,也有信心、有能力為人類探索更好的社會制度貢獻中國智慧。過去四十年的時間裏,中國貧困人口的減少對世界減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扶貧開發的經驗對其他中等收入國家來説非常有借鑒意義。”世界銀行行長金墉這樣評説。

  10月24日,開啟新時代偉大征程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十九大立足時代和全局的高度,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判斷,確定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戰略安排,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重大戰略部署。

  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經濟,中國既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又是建設者。中國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必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我們將貫徹十九大精神,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品質和水準,為中國改革發展提供新動力,也為世界經濟注入正能量。

  撫今追昔,展望未來,我們任重道遠,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為指引,以更高的熱情、更強的責任感投身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建設中,積極破解難題,為百姓福祉而繼續努力!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作者王瑛係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哲學博士,理論經濟學博士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