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戳穿日本右翼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五大謊言

2017-12-13 09:14: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

  80年前的那個寒冬,侵華日軍攻佔南京後,燒殺姦淫,無惡不作,殺害中國軍民30萬人,慘絕人寰,震驚世界。在日本國內,尤其是近年來,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行再度甚囂塵上,且手段更加多樣。記者日前走訪了多名有代表性的南京大屠殺問題專家和歷史學者,他們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和論證,戳穿了日本右翼勢力竭力編造和散佈的五個主要謊言。

  謊言一

  “南京大屠殺是捏造出來的”

  日軍侵華戰爭歷史學者森正孝:東京審判中,有11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出庭作證,還有來自“難民區”(國際安全區)的“第三者”作證,如美國牧師馬吉、醫生威爾、金陵大學教授貝茨等。除出庭作證者的證言外,還有眾多證人的宣誓證詞,以及來自“難民區”的資料、法院屍檢報告、慈善團體埋葬記錄、猶太教拉比的書狀等,證據充分。

  東京審判中國檢察官向哲濬之子、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向隆萬:東京審判強調人證物證,被告人也享有充分的權利,檢方和辯方人員都是國際化的。審判中,有關南京大屠殺的人證物證數量眾多,其中外國人的證詞尤具説服力。

  謊言二

  “大屠殺都是後來編出來的”

  歷史學家、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石井明:事實上,南京大屠殺經當時留在南京城內的外國媒體記者報道,引起了國際社會對日本的譴責。問題是,在日本國內,由於輿論受到嚴厲管制,日本媒體對事件真相完全沒有報道,所以當時日本民眾對日軍的殘暴行徑完全不知情。

  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學者胡卓然:最新發現的史料顯示,時任美國海軍部長諾克斯1943年已對大屠殺表達了國際反法西斯陣營的共同憤慨,還將其與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並列。這證明,南京大屠殺在發生後就已成為中外公認的日軍嚴重暴行。

  謊言三

  “被害人數不可能有30萬”

  南京大屠殺歷史學者、日本銘心會會長松岡環:所謂只有20萬人其實是指南京的“難民區”(國際安全區)。右翼分子談及這點時卻絲毫不提“難民區”這回事。其實“難民區”只是南京城的一小部分,並不能代表整個南京。

  森正孝:當時處理屍體的崇善堂和紅萬字會的記錄顯示,僅這兩個團體就處理過約15萬具屍體。考慮到大量集體屠殺都在長江邊進行,許多屍體被拋入江中無從統計,最終受害人數近30萬人。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朱成山:日軍南京屠城30萬人的暴行是經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認定的法定事實。根據後來發現的各種資料,大屠殺遇難者肯定超過30萬,而且“只會多,不會少”。

  謊言四

  “‘百人斬’是日本媒體杜撰的”

  松岡環:不僅當時媒體有報道,兩名當事人回國後也曾親口告訴家人,自己“在戰鬥中殺了超過百人”。根據我多年探訪日本侵華老兵獲得的資訊,當時日軍雖然也在戰鬥中用刀殺死過中國軍人,但更多情況下,所謂“戰鬥中殺敵”其實是抓當地農民“試刀”的殘忍暴行。

  朱成山:南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對“百人斬”的判決具有法定的嚴肅性、有效性和正義性。日本法院判決戰犯遺屬敗訴,使日本右翼為侵略歷史翻案的圖謀未能得逞。

  謊言五

  “殺害的是軍人不違反國際法”

  一橋大學歷史學教授吉田裕:學界對“便衣兵”的説法其實早有定論。當時日軍僅憑“眼神兇惡”等所謂特徵甄別“便衣兵”。但當時軍紀規定,如果懷疑敵軍偽裝成平民,要經過軍事法庭程式才能作出判定。

  森正孝:當時有一些棄軍裝換便服的士兵,但其目的不是為戰鬥,而是為逃過日軍的暴虐處置。這些人已經喪失反抗能力,被日軍俘虜。當時日軍對俘虜不留活口,會立刻處死,其中多數人在長江邊被屠殺。有關這方面的記錄、證言數不勝數。日本當時已加入《海牙公約》,其中明確規定對俘虜應給予人道待遇,日軍的做法完全違反了這一公約。

  石井明:有史料證實,日軍曾闖入當時由歐美管理的國際安全區,抓走並殺害了很多士兵和平民。在南京城區,日軍也無差別地殺害了很多士兵和平民。國際法規定不能殺害俘虜和平民。日方聲稱殺的是偽裝成平民的便衣士兵,這完全是為逃避責任而進行的狡辯。

  朱成山:根據《海牙公約》,當時中國軍人只要放下武器就應被視為俘虜,不管其是否換成便裝。尤其是,國際安全區是不允許攜帶武器者進入的,因此日軍在那裏抓走並殺害所謂“便衣兵”是完全違反國際法的。

[責任編輯:張曉靜]